舉個例子MaxMara以及它副線品牌的大衣,宣傳圖就不如網店圖美,但實穿性與顯好度就是高於那些品牌。
甚至國內的lily品牌,以及一些只做日常通勤剪裁的品牌,衣服對身材的包容性都更高,價格還是網紅品牌的一半。
甚至一些比較老牌的韓系和日系的品牌,也是便宜又好穿。
普通人買衣服,只要能過了網店花哨圖片這一關,選到實穿性高的衣服,就很容易。
直接看本質
2.拋開場景選衣服
模特的身材不具有參考性,正確的衣服的數據才具有參考性。很多衣服,其實並非美在設計上,是美在模特的場景與身材上。
又瘦又窄的衣服設計風靡,本質上還是大多數人在為模特的顏值身材審美買單,而非為自己的身材舒適美感買單。
同樣一組衣服,把模特的臉遮住並且把場景換掉,衣服的魅力大打折扣。其實我們在網購時,想要選到適合自己身材的衣服,就得這樣去選擇。
購買慾望直接無
遮掉干擾條件之後,衣服正面與側面的實穿感才有參考性。正面通過立體感來判斷,側面通過收縮感來判斷。
場景越簡單的越有助於我們判斷
正面設計越立體與有型的,某種意義上就能靠設計修飾身材;側面設計比較具有收縮感的,也能靠線條來展現腰身。
(超小的衣物,往往不注重這兩點,只注重絕對的腰圍大小,所以很為難身材)
靠背景與身材vs設計亮眼
3.提升身材的熟悉感與自信感的設計才是好設計
如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有序的捯飭自己的穿搭是一個人找准風格的「捷徑小道」。
通過穿搭我們可以很直接的知道什麼樣的設計是讓人更舒服與美的?什麼樣的剪裁是能凸顯身材的自信感的?
在不斷的穿搭選擇中,身材與自我狀態都給了你正向反饋,你漸漸的就能知道自己的身材適合什麼與不適合什麼,慢慢找到穿搭風格的主場優勢,比硬餓瘦瘦身要快樂太多。
微胖也可以穿的不隱藏不保險
所以女性朋友們,穿不下某種設計,不是任何人身材的錯。相反如果大家多注意選擇適合自己身材,能包容自己身材的設計。不只被「圖片、模特、濾鏡」迷惑,也是一種非常省錢又能培養自我審美的事。
場景顏色越簡單越能判斷衣物的好與壞,越複雜的越難
日韓,歐美的明星在日常穿搭時,舒適感就更高,她們的狀態是除了是完美無瑕的明星,她們也是普通人,擁有普通的身材;
國內,真仿佛已經不存在給真正微胖人穿的衣服,必須讓人漂亮塞進衣服里,真非常審美霸凌。
當然這並不是在說「小碼不美」,天生纖細的女孩很幸運,生活在一個眾多小碼設計花樣百出的時代;
但大碼與微胖女孩也不用焦慮,找到為身材開綠燈的包容性設計,你們也照樣很美。
審美與科技發展至今,穿不進某種設計,不是女性身材的錯。身材可以不完美,但絕對無罪。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