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梅艷芳得知自己患癌,她第一個通知的人就是他。
梅艷芳住院後,始終陪在身邊的,也是他。
梅艷芳愛美,不願別人看見自己生病的樣子;
他為了她擋住來看望的朋友,不惜得罪很多人;
他為她披上華美婚紗,圓了梅艷芳「嫁給舞台」的最後夢想;
他也為她穿上壽衣,將她抬進棺木,在她冰冷的屍體旁鋪滿鮮花。
他默默陪伴了她21年,又忍著悲痛欲絕,默默替她料理後事,成為8個扶靈人之一。
他們非親非故,不是情人,卻勝似親人,是彼此生命中最特殊的存在。
梅艷芳離世後,遺囑中為他留了兩套房產;
她的信託基金中,他每月可以領取一筆生活費。
他是她的「Eddie哥哥」,而梅艷芳是他永遠的「小妹妹」。
他就是梅艷芳的形象設計師——劉培基。
「百變天后」梅艷芳離世19年,劉培基也老了。
如今71歲的他,一直未婚,膝下無兒無女。
多少次午夜夢回間,梅艷芳伏在他肩頭,低頭想說點什麼,又欲言又止。
驚醒後的他,淚濕雙襟。
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感,才能跨越時空,超越血緣和愛情,一直惦念呢?
1
他從小被拋棄,她從小被母親當成賺錢工具
1982年的一個秋天,天氣不太冷。
19歲的梅艷芳隨便套了件外套,把自己包得密不透風,匆忙來到劉培基的工作室。
他忙得不可開交,匆忙看了她一眼說:
「把衣服脫掉,讓我看看。」
隨後丟給她一件弔帶背心,淡定地說:
「把它換上。」
她換上後,仍套著外套,用手捂著衣領,很害羞。
劉培基將梅艷芳的手鬆開,細細打量這個女孩。
她太瘦了,鎖骨凸起。
一頭俗氣的頭髮、牙齒黃且不整齊。所以梅艷芳不敢笑。
但劉培基發現:
梅艷芳一言不發時,嘴角歪歪的,似笑非笑,看上去有點驕傲。
這種感覺是他喜歡的。
沒想到從這天開始,梅艷芳這一生都對劉培基言聽計從。
凡是他在,她就不敢輕舉妄動。
用劉培基的話來說:
「可能因為兩個人都破碎的家庭出身,沒有受過家庭的溫暖,所以格外投合。」
1951年,劉培基誕生於香港。
他從小沒有父親,但母親是個奇女子。
母親叫馮孟君。
她曾在上世紀50年代創辦了香港第一本雜誌,又拍電影又寫小說,喜歡周旋在錢權子弟之間。
劉培基八歲前,和母親住九龍塘花園別墅,有傭人有汽車。
但八歲之後,母親要嫁人,對方不接受拖油瓶。
於是母親把兒子送去粉嶺,基本上相當於流放,連學費也不肯付。
那一晚,失去母親的劉培基,對著月亮哭了一整晚。
之後,他被母親先後寄養在學校、朋友家,住過鐵皮屋,賣過豬肉包,嘗盡顛沛流離。
母親偶爾約兒子在家中吃飯,一旦有人敲門,她會驚慌失措,讓劉培基從後門溜走。
直到11歲時,母親才告訴劉培基:
「我不是你親生的媽媽,不要再叫我媽媽了。」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至於父親是誰,有人說劉培基是遺腹子,父親是國民黨軍人。
母親向他攤牌後,又將他送到一個上海裁縫店當學徒。
他很勤快。
學徒三年後,十四五歲的他租了一間地庫小房間,做一盒名片拉客源,為許多舞小姐設計靚衫,生意還不錯。
1973年,22歲的劉培基突然想出國進修,於是找到英國的朋友幫忙,竟然走進了英國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
進修回港後,他帶著在英國設計的30多套禮服,以及最後8000塊港幣,重新開始。
內容未完,請點擊「第3頁」繼續閱讀。
在尖沙咀加連威老道租了鋪面,劉培基開了第一家「詩紡」。
「詩紡」時尚高端的剪裁迅速吸引了香港小姐、豪門闊太、富家小姐的青睞,客似雲來。
他也被邀請參加香港時裝節、倫敦時裝節、巴黎時裝節,成為香港第一個以設計出名的本土服裝設計師。
1979年,倫敦三大百貨公司都在他這裡下了訂單;
而《Vogue Paris》的編輯看見他的作品,特意跑來香港來拍造型照。
此時的劉培基,是鼎鼎有名的大設計師。
但他的身世和經歷,讓他迅速發現梅艷芳的相似。
梅艷芳1963年出生,比劉培基足足小了一輪。
她幼年喪父,4歲時就在母親開的歌舞廳登台唱歌。
為了供養兩個哥哥念書,以及一家人的開銷,年幼的阿梅除了唱歌,還要當主持,兼做服務員。
初二時她便離開了學校,之後輾轉在歌廳、夜總會、酒廊等風月場所。
她也被人嘲笑為「歌女」。
直到1982年,18歲的梅艷芳參加無線電視與華星唱片主辦的第一屆新秀歌唱比賽,一舉奪冠。
因磁性渾厚的嗓音、沉穩大氣的颱風,梅艷芳被製作人黎小田相中。
唱片公司找劉培基來替梅艷芳設計造型。
這一合作竟然長達21年,他們也一起開啟了「百變天后」的神話。
2
他是屠龍刀,她是倚天劍,成就了百變秘笈
劉培基擁有設計師的「執拗」和「高傲」。
他不樂意設計,即使對方是英國女皇,也不會給面子。
所以圈內,誰要穿劉培基設計的衣服,都很有壓力。
內容未完,請點擊「第4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