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桂英的手上印上了麥花,放走了他使喚了一輩子的驢,賣掉了所有的糧食,還清了所有欠下的債務,也許是對桂英最後的交代。他右手拿著桂英做的草驢,左手拿著麥花,死在他和桂英辛辛苦苦建起來的新房裡。
玫瑰不能生長在西北的沙漠裡,但我對你的愛就像印在皮膚上的麥花。全劇不提苦,卻苦出天際。不談愛情,但愛情深入骨髓。這就是影片反映的真情實感。
片尾那句模糊的台詞「2011年,馬有鐵在政府和熱心村民的幫助下,搬了新房」就是對大家最大的諷刺!道盡了人性的惡和人性的善。塵歸塵,土歸土。生如塵埃般渺小,死後隱入塵煙。
《隱入塵煙》的故事很簡單。兩個差點被社會拋棄的人,在最無助的時候走在了一起。當他們靠在一起,剛剛感受到一些輕微的溫度,命運就帶走了女主微弱的生命和男主的動力。兩個人的人生,如塵如埃,消散在茫茫紅塵中。這部電影所描述的苦難程度,超出了當下人對生活中苦難的起碼想像。有人說這部電影是在「醜化農村婦女」。如今,中國的每個人都已經很富裕了。怎樣還能再次拍攝出中國這麼貧窮的地方?外國人會怎麼看我們?還有人認為這部電影根本沒有意義,是流水帳。導演李睿珺認為:「生活就像流水帳,有時也許會資金斷裂」。就像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在他的認知里,日常的記述本身就是有意義的,平凡的生活卻隱藏著不平凡的故事。
對於電影的熱議,小編的看法很簡單。一部好的藝術作品就是要貼近生活,文學藝術絕不應該成為唱讚歌的工具,應該揭露黑暗,要從側面反映出底層勞動人民的生活有多艱難,就應該得到社會的關注。最後,我引用影片中的一段話:你是這片土地生的,這片土地養的,它都沒嫌棄你,你倒開始嫌棄了?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