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綜藝《老總來了》裡面,李誕展示過自己的管理日常。
他幾點到就幾點開會,對員工實行彈性工作制,幹完就走。
公司發布新決策,李誕只出席了會議,卻把正式頒布的事情扔給公司的執行人去做。
他曾坦言:我不太會管理,但是不得不做。
通過脫口秀成為天選之子的李誕,曾經當著馬東的面說:
「米未是我的大學!」
這話是真的一點沒錯,米未和笑果喜劇兩巨頭,格局完全不一樣!
特別是在用大咖明星時,更加明顯!
今年,那英在《脫口秀大會5》當了兩期領笑員被罵得頭暈眼花,她又不怕死的,去了《一年一度喜劇大賽2》。
對比那英的表現,你會發現她在喜劇大賽歡樂的更純粹也更沒顧及,還順手貢獻模仿孫楠唱歌這種完全撒歡式的笑點,跟其他幾個評委互動也更放得開。
這就讓人忍不住會去想,同一個人,都是在喜劇節目做評審,怎麼就有這麼大的差別呢?
脫口秀大會幾乎每年都會有領笑員挨罵,這兩年尤其多。
去年寧靜來當一期領笑員,差點敗了浪姐以來積累的好口碑。
今年周迅幾乎是經歷了從業以來最大的輿論壓力。她的微博下評論前所未有的踴躍,周迅成了笑果替罪羊。
相信網友們都看出來了,《脫口秀大會》就是故意要靠消費評委來換熱度,畢竟他們也從來不避諱邀請領笑員的標準就是咖位越大越好,明明被罵了這麼久,也沒有絲毫要改變的意思。
但更深的根源是在賽制上。
在脫口秀大會,尤其是第一輪,基本完全是四個領笑員決定選手去留。
這也就意味著他們的每一次決定都至關重要,觀眾只能看著干著急,和自己預想的結果不一樣了,肯定就忍不住想吐槽。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