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領笑員必須要做到和大眾主流觀點的笑點一致,才能拍出更符合大眾預期的燈。
也就是說,假如一個人笑點比較獨特,即便非常真誠的,完全憑自己覺得是否好笑去拍燈,那也大機率會挨罵。
記得讓羅永浩老師脫穎而出的「大局觀」嗎?
所謂「大局觀」就是要看看別人拍沒拍,拍了幾個了,再決定自己要不要拍,看個脫口秀像考試。
只要賽制不變,此題永遠無解。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就不一樣,會長沒那麼重要,在龐大的觀眾票面前占比不高。
雖然會長全投的隊伍能直接晉級,但會長一來是盲投,大家不會互相影響。
二來即便有人沒投一個很受大眾喜歡的節目,這支隊伍也完全可以憑藉足夠高的觀眾票晉級。
這樣看來,脫口秀大會那些遺憾止步和爆冷淘汰,真有不少就是依靠不合理的賽制所製造出的戲劇性效果。
喜劇大賽的賽制,既保護了選手,又保護了評委,還營造了那種讓人自在的環境。
第二期節目裡,有一個節目獲得了除馬東外所有會長的投票,馬東直接半開玩笑地說:「我沒有什麼要跟你們解釋的。」
如果是在脫口秀大會的賽制下,我相信這樣說話的評委一定會被噴上熱搜。
有一說一,在做節目這件事情上,馬東和他的團隊真的從理念上就領先很多國內綜藝人。
他們真的很尊重自己在做的東西,也真的會保護給節目帶來價值的每個參與者們。
而不是只想著搞事情!搞事!搞事!
更何況,這還是個要給人帶去快活的喜劇節目。
總而言之,一檔喜劇節目還要讓觀眾糟心,那最終坑的只能是節目自己。
恭喜那英這次來對了節目,有時候上不合適的節目就像和渣男談戀愛,他總覺得你這也不對那也不對。
等到離開渣男,找到了一個真正愛你的人,才明白原來問題可能壓根不在自己,原來做自己是這麼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