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可惜,國慶檔沒有這樣的頂級美人
侯麥女郎,最經典的法式大美人。
我愛看她們,並且推薦你們也愛。
因為她們就是我常寫的、我心中的現代女人模板。
會打扮,會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會玩愛情遊戲,也轉頭甩掉男人。
不過她們人數龐大,年齡、職業、階層、性格都不一樣。除了都是話癆外,美得各不相同,很難在一篇文章里說盡。
我精心挑選了兩個最適合秋天欣賞的大姐姐。
《秋天的故事》里的兩個女主。
這是馬嘉利。
黑髮,深皮膚,滾圓的大眼睛,裡面有懷疑,也有看破你。
有點像《我的天才女友》里的莉拉。
又野又神秘,不知道她蓬勃、乾枯、無邊無際的羊毛卷髮里,藏著多少壞點子。
一臉的不好惹,好像隨時會發脾氣,又很快哄好自己。
她是個小個子,有結實的腰臀曲線,很緊緻,很有把力氣的樣子。
身材樣貌很襯她的身份背景——
一個住在鄉下,打理好幾畝葡萄田,自釀自銷葡萄酒的獨身女人。
下面這位金髮碧眼,小方臉、大長腿,戴珠寶配飾的優雅夫人叫伊莎貝爾。
你也可以不記她們叫什麼,反正老外的名字都差不多。
記住優雅夫人是一間書店老闆娘就可以了。
上班路上,背一隻大號托特包,穿藏藍短西裝和鉛筆短裙,露出勻亭的膝蓋和修長的小腿。
點睛之筆是長頸上的絲巾,打成了愛馬仕結。
微風輕拂飄帶,隨著她的淺色卷髮,和奶茶色淺口鞋一起慢慢悠悠地,穿過南法小鎮的街。
路過報攤、公園、咖啡館,隔著1998年的畫質,都能聞到花香、墨香和咖啡香。
可能還有女人脖頸手腕若隱若現的TENDRE POISON。
啊,迷人的90年代。
和我一樣愛看時髦女郎,又愛看都市男女曲里拐彎小心思的,一定要去看大師侯麥的電影。
他鏡頭裡的女人,一個比一個能說。
通常也不幹什麼,就是穿上漂亮衣服,坐在車站、沙灘、髮廊、公園,在巴黎或者任何地方,對任何話題沒完沒了嘚吧嘚。
從日升月落的意義講到老爸新女友的品位,從人生的本質是孤獨講到嫁人算不算長期賣淫。
其他人拍電影是用鏡頭畫面去敘事,侯麥不一樣,他的台詞就是畫面。
電影的一半信息是大段大段不打錛兒的台詞。
另一半就是大中小姐姐們的項鍊、耳環、手作皮包;披肩、夾克、小裙子。
最新一遍,我是用iPad看的。2小時的電影,常常一看就是一下午。
因為每一幀都想截圖下來。隨便一截,就是一張街頭人文大片。
雖然圖中人不知道自己在圖裡,只當在另一個維度過著日常生活。
比如這位優雅夫人,此刻正全神貫注閱讀報《論壇報》里的啟事頁。
登的都是徵婚啟事,標題寫著:不要拒絕幸福。
我第一次在這個號上寫侯麥女郎,沒有選更年輕漂亮抓眼球的當主角,選了兩個中年女人。
因為演員本人跟著侯麥,從70年代演到了90年代,從少女一直演到了少女她媽。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可以在她們身上,看到侯麥女郎的一條完整成長線。看到時光在女人身上留下和留不下的痕跡。
今天的第一主角,《秋天的故事》里種葡萄的女人。
她原本不種葡萄,也不賣酒。前二十來年的社會身份只是一個男人的妻子,兩個孩子的媽。
丈夫死了,帶著孩子住回鄉下娘家,繼承了父親的葡萄園。
孩子長大了,要讀大學,要和男友同居,都離開了家。再後來連父母也去世了。
人生到了下半程,從赴會變成散會。
不會再遇見什麼新人,不會再發生什麼新事,只剩一場又一場送別、送別和送別。
送著送著就又徹底變回一個人。
她本人也是這麼想的。所以發小勸她快找個男人解解悶,她馬上瞪起眼睛,渾身炸毛。
每句都抬槓,每句都是否定句——
葡萄姐:「我這個年紀找男人,比在葡萄地找寶藏還難。」
書店姐:「可是你漂亮極了。」
葡萄姐:「男人可不這麼想,他們只喜歡年輕女孩。而且好男人都有主了。」
「奇蹟是存在的,但不會發生在我身上。」
「我不會用大塊時間約會一個又一個恐怖的傢伙。」
她的話,乍一聽像是懷疑男人,可仔細品都是在懷疑她自己。
難道女人一生都在跟否定和自我否定做對抗?
明明30歲時,她媽媽就告訴過她:面對任何男人都不用自卑,沒有誰比誰更高貴。
哈哈,這是另一部電影的情節了。
那部電影叫《好姻緣》,是演葡萄姐的碧翠絲·羅曼德,30歲時拍的。
都一樣倔,一樣脾氣壞。
再加上更早拍的那幾部,我就亂想像成是侯麥歷時30年,拍了同一個女人的20、30、50歲。
20歲時,她是巴黎街頭,行色匆匆的大都會女郎。
碧姐在《午後之愛》里只有幾秒鏡頭,但令人過目難忘。
穿紅色高領衫和黑色大衣,點綴金色項鍊。
一個高大英俊,有藍色眼睛,穿名貴外套的男人攔下她,請她去約會,她原地變身豌豆射手,怒噴大膽狂徒邊兒呆著去。
這個男人站在十字街頭還攔過很多漂亮女人——雖然是在他的白日夢裡——
但哪怕在夢裡,其他女人都受寵若驚或低眉順目,唯獨這個不知道打哪兒來的小個兒女孩不受支配。
大喊「我為什麼要聽你的」,然後匆匆走過,奔赴她無限可能的人生。
就這樣走到了30歲,變成了《好姻緣》里的女主角。
好姻緣是一句反諷,其實沒有姻緣,也沒有好。
只有一個獨身女人,到了30歲還沒拿到學位,工作是幫一位貴婦人看古董店。
每天詛咒老闆死一次,每天又不得不開輛兩廂小車去店裡準時打卡。
說起來是讀美術相關的女碩士,但知道自己沒天分,畫不出個所以然。她唯一確定的專長只有換燈泡。
好閨蜜早就在辦展、賣畫、開工作室,還談著一個醫生男朋友。
她也有男朋友,只是常常剛脫了衣服,準備做點愛做的事時,男人家裡的老婆就會打電話過來。
這是一個事業無成,感情無果,除了犟脾氣什麼都沒有的30歲女人。
20歲,勇闖巴黎大都會的梗脖子少女,會對過路的男人狂噴豌豆加農炮。
30歲,回到小鎮上,雖然脖子還是梗得老高,但已經會適時低下頭去。
比如遇到這樣一個男人的時候——
35歲,出身名門,開律師行,僱傭高挑漂亮的女秘書,再帶另一個高挑漂亮的女郎去赴派對。單身未婚。
戲外人都知道,這種條件的男人,35歲還沒娶,不是因為沒遇到命中注定的緣分,人家只是沒玩夠而已。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只有戲中人自己不知道,還以為是月老給了漏讓她撿。
於是橫衝直撞追起男人,誓要把名片title換成:大律師太太。
可惜她不是我常寫的精明港女,追起人來沒有技巧,全是感情。
不是一往情深的情,而是一種平鋪直敘的情緒。
有啥說啥,想啥幹啥,不帶一點點迂迴和保留,把自己一股腦全交代出去。
每天撥一個電話,約見面、約吃飯、約派對。
聽說男人想買古董收藏,背著老闆,暗中幫人和店裡客戶搭線,好讓男人省掉中介費。
自己卻不賺一分差價,還為此被老闆炒了魷魚。
盛裝打扮一番,穿上最愛的弔帶小白裙,畫上精緻的妝,戴上花環。想把自己的畫和自己都送出去。
男人握握她的手,禮貌性抱抱,眼瞅著女人真的要攀過來,眼珠一轉,迅速以工作忙為由開溜。
人和畫哪個都沒帶走。
臨走不忘維持好男人風度,滿口歉意:下次我約你,我一定約你。
當然是沒有下次了,下次不是去出差,就是要開會,不是見客戶,就是看爹媽。
但是最後一句永遠是:下次我約你,我一定約你。
直腸子女人哪知道,所謂成年人的體面,其實就是虛偽沒實話而已。
所以她真的以為有下次。於是接著寄沒迴音的信,接著打沒人接的電話。
那麼硬骨頭的女人,拳拳都打在棉花上。
只能對閨蜜鳴不平:我又不會吃了他,我只想要一句實話,成不成的能不能直接說。
這部《好姻緣》在豆瓣上只有7.4分,在侯麥電影列表里算低的。粗翻了翻短評,好多人都說女主有點煩。
可我卻挺喜歡她。
雖然她拿得起放不下,雖然她不是無所不能大女主,雖然跟閨蜜站一起,連時髦漂亮都被比下去。
但她好真實啊。
在以自由浪蕩著稱的法國女人身上,竟然能看到身邊好多中國女人的影子。
看來男人的虛偽和女人的真情實感,是全球統一標準。
虛偽的背面其實是軟弱沒自信。
真情實感打直球的人,看似傻乎乎,但肚子裡裝的,卻是結結實實的一顆心。
我最喜歡她追去律師行,戳破男人假面具的那場戲。
對方還在那吭哧癟肚:哎呀,我特別想跟你交朋友,都怪我太忙沒時間。
見女主還在追問他到底怎麼想,才吐露了半句實話:你很漂亮,但不是我喜歡的那種漂亮。
女主得到了她早就知道的答案。
為了挽回早不存在的面子,嘴犟說:我從來都沒想嫁給你,比你條件好的男人有的是,你就是個偽君子。
其實這裡也挺虛張聲勢的,但就給她一點死鴨子嘴硬的權力吧。
誰叫她雖然不完美,但是夠真實。
我們不知道一心想當家庭主婦的女主,還要多久才能如願。
她只是在電影結尾,眺望火車窗外,不知道是想起剛剛律師碎了一地的面具,還是反思自己的傻氣。
反正一個執念終於放下,整個人突然鬆弛下來,竟然趴在窗口,悠然一笑。
火車帶著她和她的命運繼續往前開。
她還不知道她後來真的做成了主婦,生了兩個孩子。
可踏破鐵鞋或者全不費工夫找來的老公,還是先走一步。
眼睛一閉一睜,20年過去了,她又變回了一個人。
好在她已經有了主心骨,就是她的工作。
今年葡萄的收成很好,要收割,要釀成精品酒,還要打通銷路,夠她忙一陣子的。
雖然忙過之後,一陣寂寞空虛襲來,到底還是想有個人來作伴。
明明白天還跟朋友嘴犟說我對男人沒興趣,我只想做好我的酒。
口是心非那樣兒,跟她二三十歲時一模一樣。
女人至死是少女。
哎呀,怎麼光一個人就寫了這麼一大篇。
她那個同樣在侯麥電影里跨過30年的優雅閨蜜還來不及寫呢。
這篇寫得很舒服,比寫內娛到底還剩幾口氣,舒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