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追星20年,我所經歷的飯圈
作者|毛麗娜
編輯|李春暉
小長假是大人的寒暑假,懷舊經典是童年的肯德基,風雲變幻中的不變,動盪中的熨燙。
第N次重溫《我愛我家》的硬糖,看到賈圓圓逃課躺著來看張國榮,突然想:如果阿蓉還在的話,賈圓圓現在已經中年了,你還會逃課去看阿蓉的演唱會嗎?
《我愛我家》在1990年代初期很流行。12歲的賈媛媛是80後的縮影。他們接觸港台音樂,沉迷於韓流和日本音樂,還被詬病為「BeatGeneration」,可以說是國內娛樂圈的第一代群粉。
長大後,有的已經封存了過去,只有年輕的時候才荒唐;有的步步結婚生子,卻偶爾在身邊買偶像,懷念青春年華;他們中的一些人並沒有改變初衷,仍然可以從追星中汲取快樂。
卡琳娜是一位仍在奮戰在一線的80後追星族。偶像們一個接一個地變了。從哥哥姐姐到弟弟妹妹,最近最喜歡的小偶像比她小22歲。「是我努力做她媽媽的年紀。」
20多年來,Karina經歷了組合的變遷和娛樂圈的追星方式,也見證了粉絲圈從無到有的成長。
她說現在追星越來越方便了,但是沒有以前那麼開心了。
不過,她還會繼續追星,因為「追星人永遠年輕,只要有命,追星就追多久。」
17歲定格
與大多數默默追隨偶像、從不加入粉絲的大齡追星族不同,我似乎有一種不同尋常的渴望,就像一個17歲的孩子一樣。一定要找到同類,追星的幸福才能圓滿。在尋找好朋友的過程中,我也從零開始體驗了娛樂圈的創建。
從1990年代到千禧年,我第一次開始追辣妹,貝克漢姆那群。後來在表哥的影響下,愛上了韓國男團HOT。那個時候的明星並不多,尤其是像HOT這樣的少年團,更是鳳毛麟角。沒必要特意找飯圈,身邊的同學都是朋友。
展開全文
韓流剛進入中國時,電腦對很多家庭來說還是一種奢侈品。我和同學們獲取歐巴最新消息的渠道是各種娛樂雜誌。我們最喜歡的是《當代歌壇》和《偶像快遞》。前者涉及明星多,新聞面廣,後者則以日韓為主,花邊多。
對於小學生來說,這兩本雜誌都不便宜,每個月都買。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