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底,就是好劇扎堆的時候。之前好評度頗高的《愛很美味》圓滿大結局,周迅、黃磊二十年後再度合作的電視劇——《小敏家》,熱度也是居高不下。
和「小」系列的前幾部作品不同,《小敏家》的關注點不再是面臨孩子小升初、中高考這類教育焦慮的中年家庭,而是把重點放在了中年男女的感情生活上。劇中黃磊飾演的陳卓和周迅飾演的劉小敏在各自離異後談起了一場中年人的戀愛,它向觀眾傳達了一個觀念:婚姻無法定義我們的生活,愛可以。
圖片來源《小敏家》
與以往劇中的「媽媽」不一樣,劉小敏是一位非典型媽媽,她堅強、獨立、俏皮、愛美,完全沒有年齡焦慮。
在被生活的雞毛蒜皮不斷擠壓、乾脆放棄掉一段錯誤的婚姻之後,隻身在大城市闖蕩的她依舊沒有放棄自我,積極享受著屬於中年的自由和快樂。
圖片來源《小敏家》
這些年,我們看過太多「丈夫出軌,手撕小三,狼狽離婚」的中年媽媽形象,劉小敏的出現讓觀眾像開到了自己喜歡的盲盒,驚喜連連。
01
劉小敏有多不一樣?
在遇到陳卓之前,劉小敏有一個前夫。
談起這段失敗的婚姻,劉小敏表示,和前夫金波在一起,是她前半生唯一的敗筆。
金波年輕時,也是一表人才,家境殷實,父親是廠長,母親是婦女主任,嫁進這樣的家庭,多少姑娘羨慕劉小敏。
但婚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劉小敏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金波結婚生子後,才意識到了自己嫁錯了人。
生下了兒子金家駿,這個三口之家在劉小敏眼中,也算平淡安穩的,但金波不知足,背地裡出軌了女同事。看清了金波的惡劣行為,劉小敏忍無可忍,果斷離婚。
以劉小敏當時的條件,離婚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的,她學歷一般,娘家也幫不上忙,離婚意味著她要獨立謀生,從頭再來,但劉小敏沒有猶豫,拚死也要離開金波。
29歲,她開始了孤獨的「大齡北漂」之路。從最底層做起,一步步走到北大醫院的主任護士,一個人在北京站穩腳跟。
小敏的獨立,刻在了骨子裡,愣是咬著牙扛住了「中年北上」的壓力。而當她脫下白大褂,又化身為一個精緻的小女人:穿著走路帶風的大衣,化著美麗的妝容,奔跑著和男友來一場甜蜜的約會。
該劇是以陳卓和劉小敏這兩位離異男女的地下戀情為開篇。陳卓總是開車去接劉小敏下班,而這場普通的接送活動總是被劉小敏精心防範,確保沒有同事和熟人才迅速上車離開。
當母親帶著孫子來北京投奔女兒,恰巧趕上劉小敏和陳卓的戀愛周年紀念日。為了不暴露,劉小敏謊稱陳卓是自己的網約車司機,回家收拾好陳卓的東西,讓他趕緊拿走。
在朋友組織的活動中碰面了,兩人還要迴避著對方的目光,互相裝不認識。
這場中年人的「地下戀情」,雖然處處小心翼翼,但也有甜度超標的時候。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接小敏下班,陳卓都會帶上一包愛人喜歡的糖炒栗子;看到小敏在車上累的睡著了,陳卓趕緊調高空調溫度。
知道小敏因為上一段婚姻的倉促收尾而對此有恐懼感,陳卓從不提結婚的事兒,給小敏送禮物時都要強調「放心,這不是求婚戒指。」
但成年人的愛情,溫情之餘,總在縫隙里透露出試探和現實的光影。由於女兒的前一段婚姻失敗,母親王素敏對女兒的戀愛態度更為開明,她乾脆地表態不用著急結婚,就這樣談戀愛相處著也挺好。
這樣隨意的態度讓陳卓的內心有些忐忑,他問劉小敏:「如果你媽覺得我們應該結婚,你願意嗎?」劉小敏沒有直接回答,而是重複了陳卓的話反問道:「如果我媽支持,你願意娶我嗎?」
這份彼此試探背後,參雜著家庭、房子、孩子、工作、生活狀態等等複雜的因素,它真實且沒有最優解,讓這段「地下戀情」顯得順理成章。
在劉小敏和陳卓的這段感情中,分寸感一直是個關鍵詞。愛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不會給兩個人的生活帶來任何負擔,既互相依賴又各自獨立,為平淡的生活增添一抹甜蜜。
周迅的身上,有一種接受自我的坦然和自信,這一點和劉小敏這個角色不謀而合。其實,《小敏媽》並不是周迅第一次演媽媽,上一個媽媽是《第十一回》里,飾演金多多(竇靖童)的媽媽金財鈴,直接突破了以往溫文爾雅、仙氣飄飄的形象,妥妥一個「悍婦」。
一言不合就和男人干仗,稍不如意就把女兒痛罵一頓。
中年女演員似乎都特別恐懼「演媽」這件事,無法接受自己「老去」的事實,周迅也不例外。
在接到媽媽角色前,周迅做過無數次的心理建設,害怕自己演了一次媽媽之後所有的角色都是媽媽。不過她很快說服了自己,既然回不去太平公主的時代,找不回李米的模樣,出演如懿還要被「嘲老」,那不如就「躺平」吧,大膽往前走。
「把各種各樣的『媽』演好,也是一種本事。」她說。
02
劉小敏只能是劉小敏
在驚嘆小敏媽精緻的同時,也有一群寶媽表示:「小敏之所以能過得這麼灑脫,全因她兒子的撫養權在前夫那裡。她要是帶著兒子,根本沒時間收拾打扮,更別說跟男友過浪漫的紀念日了。」
不可否認,媽媽永遠是這個時間上最需要精力卻又最勞累的角色。當了媽媽以後,一定會經歷一個混亂、瑣碎的階段。「愛自己」變成了一句空話,有時甚至會懷疑自己、攻擊自己。
就像和老公好不容易撇下工作撇下娃的Judy,滿心歡喜地去過二人世界,卻被老公的一句話澆滅了所有激情。
「我記得你以前很喜歡化妝的呀,怎麼現在出門都不化了?」
「回家還得拾掇孩子,打掃衛生,給你們爺倆備好衣食住行的一系列東西,我有化妝卸妝的時間,不如多做點事兒呢。」
說完這句話的 Judy 也忍不住懷疑自己:他是不是覺得我現在很醜?覺得帶我出門很丟人?
責怪一個媽媽不夠精緻、不夠光鮮,從一定角度上來看,這是一種「暴政」。
就算精緻如女明星,有了孩子後,最大的感觸也是因為繁雜的「小事」,而被「強烈改造」了。 之前某位女星就曾在節目中吐槽,生娃後,自己的一天在各種身份之間切換,被支離破碎的生活推動著往前走,沒有自己的時間。
相比於上班賺錢這些具象化的工作,女性在家庭中的付出往往都是一些日常卻瑣碎到極致的事情,她們以「精神負荷」的形式承擔著家庭勞動,她們無暇顧及自己,更無法從緊繃的生活里探出頭,喘口氣。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所以劉小敏只能是電視劇里的那個劉小敏,她的精緻無法被複製。
在兒子金家駿的成長過程中,母愛是缺失的。劉小敏離婚後隻身去了北京打拚,留在老家的兒子被其他孩子欺負,日積月累養成了跑步回頭的習慣;父親金波因欠債逼迫他放棄考清華去打工掙錢;孩子好不容易能進京備考,又夾在略顯生疏的母親和進京躲債的父親之間無所適從……
以至於金家駿說出了那句:「你以前也不管我,我現在也不需要你管。」
沒有母親關愛的他,從小就敏感多慮,總覺得自己是多餘的。
即使她後來在努力向兒子彌補母愛,即使她強而有力地向兒子喊出:「你有家,媽媽的家就是你的家。」他們之間仍有著隔不開的疏離感。
當然,為了戲劇效果,滿足觀眾愛看「大團圓」的心理,小敏媽通過了「九九八十一難」的考驗,最終走進了兒子心理,然而在現實里,恐怕沒這麼容易。
劉小敏追求愛情,為完成夢想和事業付出時間和精力無可厚非,正如她妹妹劉小捷所說:「人首先得學會愛自己,只有自己過好了,才能讓孩子過更好的生活。」
只是在陪伴和照顧兒子這些事上,她真的算不上是一個特別稱職的母親。
母親和「精緻」、「浪漫」等等美好的形容詞本身不是對立的兩方,但往往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被迫將這兩者放在天平的兩邊,讓女性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只有機會選擇做其中一個。
不過有什麼關係呢?我們不可以苛責一個母親「不夠精緻」,也不能說追求精緻的母親「自私」,每個女性都是獨立的個體,她們應該是多種多樣的。
劉小敏既積極又正面,她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成功影響到了兒子。小敏在和家駿逛清華校園時,就聊到了她對於工作的追求。「中年北上」,她的勇氣可嘉。來到北京後,她的視野和眼界被打開,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於是人到中年重新歸檔,再次拼搏人生。
金家駿在母親的帶領下,不再一味地承受父親帶來的壓力,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為清晰的認知。
劉小敏確實只能是劉小敏,但你也只能是你自己,無論什麼樣,都是最好的模樣。
社會不該對女性有模式化的認識,女性自身也不該被身份所束縛。正視過去,接受自己,才是迎接生活百態的最佳方式。
《小敏家》的酸甜苦辣,包含著生活百態。劉小敏和其他女性一樣,是一個兼顧家庭、事業、愛情的普通人,她張開懷抱擁抱著生活帶來的每一個「待辦事項」。
在劉小敏身上,我們看到了母親的另一種形象和狀態,也理解了「先自穩而後愛人」的重要性。作為中年女性,小敏的身份和困局與許多當代單親媽媽有著強烈的共通性,無論是自我還是孩子,都是想盡力維護與得到的。這是一個母親和孩子共同成長、相互陪伴的過程。
家家都有難念的經,即使再難念,也總有辦法念下去,小敏家可以,我們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