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對於楊凡獨有的細膩含蓄的個人美學,買帳的觀眾好像並不多。
枉費了楊凡把紫檀家具、瓷器水晶、古玩擺設,從香港運了44箱到蘇州,片中的仇英名畫、蒂凡尼座燈,都是真身上陣,還從蘇富比借來翡翠鑽石首飾,「務求六朝金粉,頹廢華麗」。
每一部楊凡拍攝的電影,評論區中絕對會有「楊凡不會拍電影」的論調。
楊導的作品,喜歡的特別喜歡,不喜的尤為不喜。
作為最多改編亦舒作品的導演,楊凡當年拍完《玫瑰的故事》,蔡瀾告訴楊凡,亦舒看完哭了,楊凡以為是感動得不得了,蔡瀾說:「不,她被你改編得體無完膚而氣哭了。」
但影評人的評價更刺耳一些,「作為專業攝影師出身的楊凡,以前拍出來的電影手法粗糙,技巧粗枝大葉。
對於這些指責,楊凡自己也是大方承認,「我的一生散漫不羈,零亂不堪,組織能力一如影評所批評的我的電影劇本。」
兩年之後電影改編版《流金歲月》公映,這是楊凡導為紀念自己創立的「花生映社」十五周年拍的電影。
28歲的鐘楚紅聯袂24歲的張曼玉,在楊凡導演的夢幻光影下重現亦舒《流金歲月》作品中的女主角:朱鎖鎖和蔣南孫。
2009年後,楊凡決定不再拍電影。他把這個決定告訴林青霞時,林青霞回答:「太好了!我以後不用替你擔心了。」
其實這並不是他的真情實感,在他的《楊凡時間》中寫道「我這麼愛電影,那電影有這麼愛我嗎,好像沒有誒。」
但今天看來,電影終究還是愛他的,也或者是他對電影的愛沒有白費。
04
《繼園台七號》之前,楊凡已十年沒有拍電影。
他說,怕辜負了那些畫。
放眼電影界,楊凡可能是唯一一位,靠賣畫來籌措資金拍戲的導演。
為了拍《玫瑰的故事》,楊凡出手了一幅文徵明山水手卷,那是一撫不可多得的珍品,1985年拿去蘇富比拍賣,破了中國畫的成交紀錄。
後來,為了籌集資金開拍《流金歲月》,把張大千的《桃源圖》送去拍賣,最終拍出187萬港幣,刷新了當時中國近現代書畫的拍賣紀錄。
楊凡說:「這些巨跡都化身成就了我某些不成氣候的電影。現在道出這些部分畫單,你就知道我不再拍戲的原因。」
年輕時當然也找過投資方,但對方不爽氣,楊凡就拂袖而去,「不想好像要飯一樣。」
《淚王子》之後,楊凡轉去寫小說。
《繼園台七號》就改編自他的三個短篇小說,裡面有這樣一句旁白:「那個年代,樸實中呈現著繁華,繁華中又帶著些真誠。實實在在,絕不炫耀,卻是一個永遠逝去的盛世。」
他一直很想拍一部關於異鄉人融入香港的電影,於是故事背景設定在1967年的香港,每一個畫面都是他對記憶中那個最華麗燦爛的香港的復原。
在這部獻給香港的情書中,除了精心雕琢過的畫面,更引人注意的是全明星的配音陣容。
動畫片里的熟人聲音不少,都是楊凡導演的「親友團」:虞太太是張艾嘉,女兒是趙薇,路易伯爵是吳彥祖,妙玉是章小蕙,黑貓是曾美慧孜,沒有幾句台詞的梅太太管家是田壯壯,車上的扒手是許鞍華……
楊凡志於為舊香港這具木乃伊塗上香料,使其免於腐朽。就這樣,一封準備靜悄悄遞出的情書,變成了敘舊大合奏,送給舊香港,送給文學,送給電影的。
第7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楊凡自編自導的動畫電影《繼園台七號》獲得「最佳劇本獎」。
威尼斯頒獎典禮上,楊凡說,「有人批評我的電影很drama,但我現在拿獎了!」
楊凡說「我愛電影,但電影愛我嗎?不管電影愛不愛我,我愛電影。於是我勇敢的寫,把這一生的情信拿出來與眾分享,希望這段看似纏綿卻無可厚非的愛情,仍然真摯。對不起,別誤會,是與電影戀愛的一生。」
想來,楊凡導演的魔力正在於此,縱觀其驚鴻一瞥的創作生涯,瑰麗絢爛,雲波詭譎,仿佛一座巨大的夢境熔爐。
如今,在這個失去了造夢的時代,恐怕再難看到如夢如幻的世界觀景。
楊凡重拾舊夢,少年意氣,是他回不去的日子,是一代人熱忱的影像記憶,也是每個人不可避免要走向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