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孩子之後最累的是誰?奶奶?媽媽?還是爸爸?需要照顧孩子的奶奶累,又工作又帶娃的媽媽累,肩負全家的爸爸也累。網友「晴晴子」卻苦笑著說最累的不是照顧孩子,而是照顧不知足的中老年。以下內容以第一人稱講述,已隱去真實姓名。
我跟老公結婚的時候,彩禮加陪嫁剛好夠首付,打完結婚證之後我們就買了房子,隨後裝修、辦婚禮就一切從簡了。說實在的,手裡就那麼幾個錢,公婆早就說好不會再給我們出錢,不可能大操大辦。
隨後我和老公投入到了工作中,婚後一年後我們打算要孩子,當時我手裡有四萬塊錢,節約點花夠我在家帶一年孩子的費用,我老公說等孩子一周歲,我可以再找工作,到時候請婆婆過來幫帶孩子。
一切都是那麼順利,孩子一周歲的時候,我請婆婆過來城裡住,擔心孩子與奶奶不熟悉,我特意在家陪伴半個月,希望能讓祖孫二人自然而然的產生感情。為了減輕婆婆的工作量,我包攬一切家務,只為孩子能跟奶奶親近。
誰知我工作後,婆婆仍然不做任何家務,我每天回到家還要趕緊做飯打掃衛生洗衣服。孩子每天身上髒兮兮,婆婆也不知道給他洗一下。我老公的衣服就扔在洗衣機里滾,婆婆連拿出來幫忙晾一下都不肯,有次我發現已經在洗衣機里待了一整天,都有臭臭的味道了。
如果婆婆能把孩子帶好,我也就不說什麼了。有次我回家的時候,正看到我兒子一個人在小廣場上玩沙子,旁邊鄰居在看小孫女,見到我無可奈何地笑著說:「科科(我兒子小名)奶奶去那邊聊天了,科科沒玩夠沙子,他奶奶就丟下他,讓我幫忙看一會兒。」
我當時就氣不打一處來,現在誘拐孩子的那麼多,鄰居只是受託幫忙照顧孩子,萬一因為人家的孩子要走,這邊我兒子沒人照看了,這個責任誰負呢?聽鄰居的意思,是我婆婆經常這樣,只要我兒子跟鄰居家的小孫女在一起玩,她就去找別的老太太聊天去了。
我心有餘悸地跟老公說了這些,我老公就說讓我多照看孩子,讓婆婆休息一下。我只好回家先帶孩子,讓婆婆做飯。誰知做了沒有一周,婆婆就表示自己腰疼腿疼:「白天帶孩子,晚上做飯,我都55歲的人了,只接受不了,明天你們先帶我去醫院檢查一下吧。」
我是真的生氣了,當著婆婆的面直接跟老公說:「你媽在家種地不累,來做幾頓飯就累壞了?我同學在市醫院,明天我約了去看看吧,到底是不是有病,去了就知道了。」看我真的要找熟人,婆婆急得拉老公衣服,我老公瞬間站到婆婆那一邊:「我媽是來享福的,幫忙帶孩子就不錯了,還要伺候你?」
伺候我?「她從來沒有伺候我,她燒了一周晚飯,我一口都沒吃,別說得好像是我累壞了她!」婆婆馬上眼淚汪汪,我累極了直接說實話說懟她:「別跟我來眼淚汪汪那一套,你兒子沒給你55歲就養老的資本,受不了就回老家種地去!」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家裡的房貸全靠我的工資支撐,我老公的收入僅夠一家人吃喝,他絕對不敢跟我硬來。另外婆婆這半年在這裡吃穿都是城裡人的標準,乾乾淨淨又輕鬆,再回到老家不僅累,還丟臉,她肯定是不想回去的。以後我們家要怎麼分工還是個難題,但我絕對不會再跟以前一樣,像個包子隨便婆婆捏!
事兒有話說:婆婆沒有帶孩子的義務,但是看到自己的兒子兒媳為了生活奔波,幫忙帶一下孫子孫女也是情理之中。也有部分老人不願意放棄自己的工作,尤其是馬上就要退休的,他們會願意資助自己的孩子們,希望他們能生活得更好。
寫這篇文章,並不是因此綁架老人,並不是要求他們必須給孩子出錢出力。但力所能及的幫助還是要有的,咱們一代代人的傳統就是這麼下來的,社會結構也因此形成,沒有老人的幫忙,年輕人的生活太累了。
可是這些話真的擺到明面上,讓兒媳婦跟婆婆去說,這就很容易傷感情,甚至撕破臉皮。最好的辦法是由男人去跟自己的母親請求幫助,如果老人不情願也不應該勉強。不過換個角度想:55歲就想過退休生活,未免太早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