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中有不少成功的演員都是童星出道,例如宋祖兒、關曉彤等等。
他們順利地度過了轉型期,如今依舊活躍在演藝圈裡。
然而,並非所有童星都能像他們一樣幸運。反之,有些童星剛出名不久便被家人當成了「搖錢樹」。
當別的孩子都在學校里讀書、玩耍時,他們卻要完成父母交給他們的任務,四處奔波商演,一刻都不停歇。
小小年紀就承擔了巨大的壓力,導致他們的身心受到了影響,甚至有人帶病堅持演出,最終不幸夭折。
一、鄧鳴賀
鄧鳴賀出生於河北邯鄲的一個小村莊裡,由於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和妹妹是由爺爺奶奶一手帶大的。
爺爺鄧慶華做了一輩子的豫劇琵琶手,平時在家裡也總會心血來潮唱上那麼一兩段,還經常帶著孫子孫女一起唱豫劇、聽豫劇。
年僅2歲的鄧鳴賀非但沒有對豫劇表現出反感,反而還展現出了很高的天賦。
每次爺爺在那裡唱戲,鄧鳴賀就會有樣學樣地跟著唱,這讓鄧慶華非常欣喜。
在鄧慶華的悉心教導下,鄧鳴賀很快就能夠獨立登台唱戲了。
四歲那年,鄧鳴賀就參加了河南衛視《梨園春》節目,並成為了「少兒擂主」。
從那以後,鄧鳴賀的名氣越來越大,而他的悲慘命運也拉開了帷幕。
2011年,鄧鳴賀報名參加了《我要上春晚》節目,並被春晚總導演哈文一眼相中,輕鬆拿到了2012年龍年春晚的門票。
在那一年的春晚開場童謠和零點敲鐘環節里,一個模樣神似「迎新福娃」的小男孩登上了舞台。
福氣可愛的模樣很快就吸引了觀眾的注意,一夜之間鄧鳴賀這個名字登上了各大新聞的頭版頭條。
很快,媒體記者就爭相上門採訪鄧鳴賀的父母,希望他們能夠分享培養鄧鳴賀的經歷。
突如其來的成就感讓鄧鳴賀的父母忘乎所以,兩人迫不及待地「幫」鄧鳴賀簽了很多商務合作。
之後的一段時間裡,鄧鳴賀在父母的陪同下東奔西走。年幼的他沒有任何話語權,只能充當父母的「搖錢樹」。
然而,長期商演積攢下來的勞累,最終全部變成了醫院的各項數據。
2013年,鄧鳴賀被檢查出了髓性白血病,被醫生告知需要休養三年,如果三年內沒有復發才算是徹底痊癒。
可是,鄧鳴賀的父母卻被利益蒙蔽了雙眼,讓鄧鳴賀拖著生病的身體繼續進行商演。
2015年,鄧鳴賀因過度勞累導致白血病發作,最終搶救無效離世,年僅8歲。
鄧鳴賀的離世讓人痛心疾首,明明應該是無憂無憂慮的年紀,卻為了父母的私慾葬送了性命。
如今,鄧鳴賀的妹妹漸漸長大,希望他的父母能夠吸取教訓,不要讓女兒也走上這條老路。
二、小小彬
提起小小彬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在台灣偶像劇盛行的那段時間,他曾多次出現在熒幕上,跟林志穎等人都有過合作。
憑藉可愛呆萌的長相,小彬迅速走紅。尤其是2009年的《下一站幸福》,讓他一夜爆火,身價也水漲船高,成為了當時炙手可熱的童星之一。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表面上看小彬光鮮亮麗,可是只有了解了他的真實生活之後才知道,這位風光無限的童星有多慘。
他的父母早早離婚,而他一直跟著父親生活,後來父親先後找了幾任繼母,對他的態度也是一個比一個差。
作為一名家喻戶曉的童星,小彬拍戲賺了不少錢,但這些錢其實都沒有花在他自己身上。
父親和繼母拿著他賺得錢大肆揮霍,繼母的一組保養品就要8萬多,鑲一顆牙要近3萬,整容更是要十萬打底。
兩人吃喝玩樂、買房買車全靠小小彬的收入,自己卻一分錢都不掙,甚至連兩個弟弟都要靠小小彬的片酬養活。
可是隨著年齡增長,小彬的長相不再可愛,拍戲的機會也越來越少。
此時,他的父親和繼母就充分地詮釋了什麼叫做「人情冷暖」。
從小,小彬就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經常會有大面積皮膚潰爛。
小時候父親為了讓他能夠正常拍戲,還會花高價帶他按時打針。
但自從小彬接不到戲之後,父親就對他不管不顧了。
不得不說,有這樣一位父親,實在是小彬的不幸。
雖然遠離了演藝圈,但希望他能夠在其他領域發光發熱,最關鍵的是不要被別人影響了心情,早日擺脫病痛的折磨。
三、林妙可
2008年北京奧運會可謂萬眾矚目,而在開幕式上獻唱了《歌唱祖國》的林妙可則是一夜爆紅。
一襲紅裙、扎著兩個馬尾辮,可愛的長相、甜甜的歌聲,一把就抓住了所有觀眾的心。
從那以後,林妙可就被大家譽為「奧運女孩」,並且陸續接到了很多電視台和影視劇的邀約。
不少經紀公司也出面跟林妙可的母親溝通,希望能夠把林妙可簽到旗下。
然而,林妙可的母親卻不想讓其他人分走自己的紅利,於是她化身女兒的經紀人,全權打理女兒的所有演藝活動。
面對女兒爆紅帶來的名利,她沒有絲毫顧慮,為林妙可接了很多活動。
不僅如此,她還仗著女兒的名氣坐地起價,讓主辦方一次次加錢。
時間一長,林妙可的口碑被她消耗得一乾二淨,當時圈內還有傳言稱「只要價錢到位林妙可什麼都接」。
最離譜的是,就連酒吧商演好和不孕不育醫院的廣告代言她也接。
試想一下,一位長相稚嫩的少女穿著老氣橫秋的衣服給送子鳥醫院做宣傳,得有多麼荒唐。
與此同時,林妙可還陷入了一場「假唱風波」。
有網友爆料稱,林妙可在奧運會上的歌聲並非她本人演唱,而是來自一位名叫楊沛宜的小姑娘。
只不過林妙可的形象比楊沛宜更好,所以張藝謀才用了林妙可。
消息一出,網友們對林妙可更加不滿,以至於後來林妙可高考落榜時,網友們對她沒有同情和惋惜,反而全是嘲諷。
好在最後南藝接受了林妙可,而她也漸漸擺脫了母親的「控制」。
如今,林妙可已經從南藝畢業。雖然她沒有之前那麼紅了,但她也終於過上了自己的生活,不用再做母親的「搖錢樹」了。
四、范小勤
范小勤這個名字大家可能比較陌生,但要說「小馬雲」想必你多多少少都有點印象。
他正是因為長得神似馬雲從而走紅網絡,甚至就連馬雲本人也曾親自跟他見面,並且表示願意資助他上學。
范小勤的家庭條件很艱苦,他的父親早些年被毒蛇咬傷了腿,最終只好截肢保命。
由於身體殘疾還沒讀過書,所以一年到頭也賺不了幾個錢。後來,他在當地娶了一個智力障礙的女人生下了兩個兒子,弟弟就是范小勤。
本來,一家人在農村過著正常生活。可是自從2015年范小勤在網絡走紅後,原本平靜的小村莊就熱鬧了起來。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先是縣裡的電視台帶著慰問品來探望,隨後各路記者媒體也帶著大包小包拜訪范小勤一家。
在利益的驅使下,范小勤的父親把兒子交給了一位經紀人,對方承諾會安排范小勤上學,還會給家裡一大筆錢。
就這樣,范小勤走上了一條網紅的道路。
在公司的安排下,范小勤不停地簽合約、開直播,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博人眼球。
時間一長,范小勤的人設漸漸崩塌,原本單純樸素的孩子變得唯利是圖,最終被經紀公司無情拋棄。
回到老家後,范小勤沉寂了很長時間。直到前不久國慶期間,網上再次出現了有關他的消息。
10月2號,一間上海的餐飲店發布了一條短視頻,並且添加了「范小勤」的標籤。
隨後網友們發現,原來這家餐飲店的名字就叫「范小勤」,而店主則是范小勤的表哥。
據悉,現在范小勤的帳號都由這位表哥運營,他每天記錄著范小勤一家的生活,並且按月給他們「發工資」。
而老實的范小勤一家非但沒有拒絕,反而還樂於接受他的「幫助」,實在是一種悲哀。
好在范小勤如今成長了不少,平時他也能幫父親干一些農活,希望一家人的生活能夠越來越好吧。
五、王亭文
王亭文出生於2009年,到如今也不過是個13歲的孩子,可是她的演藝經歷卻要比很多成年演員都豐富。
從6歲那年出道開始,王亭文在不到5年的時間裡先後參演了10幾部電視劇。
2017年,王亭文更是一年接演了6部影視劇,工作量大得令人咂舌。
別看她年紀不大,但在劇組卻沒有任何特權,作息時間跟其他演員必須一致,這就導致她常常會睡眠不足。
之前,王亭文就曾在社交平台發過這樣一條動態,文中她寫道「好累,已經連續3天凌晨4點化妝了」,並且附上了自己的幾張照片。
從圖中可以看出,王亭文明明睡眼惺忪,卻依舊要堅持化妝拍戲,這讓很多網友都十分心疼。
與此同時,大家也不禁吐槽她的父母,為什麼要讓孩子這麼拚命,過普通人的生活不好嗎?
對此,王亭文父母的回應是「女兒拍戲並沒有耽誤學習,拍戲累是因為劇組要趕進度」。
對於這樣的說法網友們不置可否,但既然王亭文都沒有多說,大家也不好再議論。
但無論如何,王亭文現在的狀態確實有些堪憂,明明是長身體的年紀,卻因為一些不必要的工作過度勞累,如果耽誤了自己的身體就得不償失了。
六、馮寶寶
馮寶寶出生於馬來西亞的藝術世家,從小就受到家庭環境的薰陶,並且她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古典美,可以說天生就是做演員的料。
3歲那年,父母把她帶到片場在電影里客串了一個角色,從那以後馮寶寶的命運就發生了轉變。
1959年,5歲的馮寶寶因拍攝《毒丈夫》一舉成名,從此她片約不斷。
之後的十年里,馮寶寶陸續拍攝了200多部電影,被外界譽為香港的「秀蘭·鄧波兒」。
父親眼看馮寶寶越來越紅,本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道理,與其讓女兒給別人賺錢,不如自己開一家影視公司。
於是,他成立了寶峰製片公司。公司成立的第一年,馮寶寶就拍攝了30部電影,幾乎沒有空閒的時間。
從此,拍戲成了馮寶寶生活中的主旋律,她沒有時間上學、交朋友,每天都要面對著冷冰冰的鏡頭。
看到同齡人都背著書包去上學,馮寶寶非常羨慕,她跟父親提出上學的請求,但卻遭到了無情地拒絕。
正所謂「飽暖思淫慾」,不久之後馮寶寶的父親染上了賭癮,很快就將手裡的積蓄揮霍一空。
為了能夠繼續留在賭桌上,他只好進一步壓榨馮寶寶。
就這樣,馮寶寶拍戲賺錢,馮父拿著錢輸個精光,漸漸形成了惡性循環。
最可悲的是,父母離婚後都把馮寶寶當成了搖錢樹,想要爭奪她的撫養權。馮母為達目的,
謊稱馮寶寶不是父親的親生女兒,這種行為讓馮寶寶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以至於出現了精神問題。
好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馮寶寶慢慢修復了內心的創傷。
經歷了這些插曲之後,馮寶寶的心智已經足夠堅定,後來她重返演藝圈並先後4次摘得金像獎獎項。
馮寶寶用大半生治癒了自己不幸的童年,好在她咬牙挺了過來,如今她的心態已經變得豁達淡然,總算是苦盡甘來了。
不可否認,功名利祿在每個人心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追名逐利這種行為本身也無可厚非。
但作為父母,不應該用孩子的健康和快樂換取自己的利益,更不能把他們當成賺錢的「工具」。
相信所有童星都想跟正常的孩子一樣,有一個幸福的童年。
「父母愛子應為之計深遠」,希望所有的家長都能夠考慮到孩子的未來,不要因為眼前的名利害了孩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