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鳥朝鳳》以嗩吶作為故事主題,嗩吶是八百里秦川紅白事一定會出現的一種樂器,形式可以是四台也可以是八台,但是無論是哪一種都會讓喜事氛圍變得熱鬧起來,讓白事辦得體體面面。
在傳統的中國農村,不管是紅事還是白事,總是少不了嗩吶的身影,也正因為如此,嗩吶的傳承人在那時也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在他們的心中,嗩吶就是需要用一生去堅守的東西,不僅是一種傳承,更是一種信仰。
故事的主要核心在於描述嗩吶的傳承,電影陣容樸素,情節簡單卻又引人深思,讓人對傳統藝術的傳承之艱難噓唏不已。
老一輩的嗩吶傳承人焦師傅手底下帶領了一群手藝人,其中兩位年輕人,一個叫游天鳴,一個叫藍玉。嗩吶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古老的傳統在現代工藝的衝擊下變得難以延續,為了更好地傳承嗩吶工藝,焦師傅在弟子中精心挑選出了游天鳴,他認為游天鳴的天分更高、悟性更好,是傳承班主的位置的最佳人選。
作為師弟的藍玉對師傅的安排十分不滿,他怨恨師傅,決定離開。天鳴的父親當年費盡心思把天鳴送到了焦師傅的手上,如今天鳴成了焦師傅最得意的弟子,也是最適合做班主的人,想到這裡心中倍感欣慰。
作為班主的接班人,天鳴需要學習嗩吶的最高規格的獨奏曲——百鳥朝鳳。這首曲子是專門為德行高尚之人的喪禮所準備的,學完了這首曲子也意味著游天鳴可以坐上班主的位置了。
可惜好景不長,隨著時代的變遷,嗩吶被打上了「土」的標籤,在西方樂器的衝擊下,游天鳴的嗩吶班子不再有昔日的好光景,父親罵他不懂變通,為何非要守著那嗩吶不肯改變。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藍玉,則在離開之後就很少接觸嗩吶,而是選擇進廠。
病重的焦師傅見此狀十分焦急,他四處奔走希望嗩吶能夠被傳承下去,游天鳴也不敢忘記自己對師傅發過的誓。在焦師傅知道游家班的活幾乎全被洋家班搶走的時候,退隱已久的他只好帶著游天鳴一個個把原來的徒弟勸回。
在竇村長的葬禮上,因為天鳴病了,焦師傅負責主吹《百鳥朝鳳》,卻沒想到在吹奏的過程中,焦師傅的血從嗩吶中流了出來,這一幕的定格,給觀眾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感人肺腑。嗩吶終究交到天鳴手中,焦師傅則用力地打鼓,場面一度震撼觀眾。
演出結束,天鳴帶著師傅去做了檢查,肺癌晚期,臨終前還把牛賣了,只為給游家班添置新的樂器,重振旗鼓。負責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局長來到這裡,想湊齊游家班吹嗩吶做錄像,卻遭遇種種意外無法湊齊,進城打工的、無法再吹的,最終,天鳴一人為師傅獨奏《百鳥朝鳳》。
這是一部實打實的好片子。一方水土一方人,民間藝術文化魂。看完《百鳥朝鳳》我想說:在中華的大地上,有著許許多多的焦師傅和游天鳴,是他們的堅守與付出讓中華文化的生命力不斷被延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堅守,我們會在文化的碰撞中不斷尋找到我們的文化自信與民族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