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27歲的大學體育老師,可以和自己培養的大一女生戀愛麼?這是一個很【經典而嚴肅】的問題。
放在今天,尤其值得探討!
正所謂「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為了探尋答案,我頂著愛人「幼稚病」,「裝年輕」的吐槽,看了當下最熱播的「年下戀」偶像劇《熾道》的前6集。
這是一個「27歲大學女教練與19歲大一男弟子」的愛情故事。
這段「唯美師生戀」被網上評為當今「最唯美姐弟戀」,「最美年下戀」,最佳「狗系男友」。
我想探討的是,性別一換,這個故事是否依舊「天下最美」?
即便不是「天下最美」,能否躲過口誅筆伐?
壹,「最唯美姐弟戀」是怎樣的故事?
《熾道》是由晉江T大的小說改編的。在網文江湖,大家基本知道「晉江文」代表什麼文風。
晉江文在「網絡環境相對寬鬆」的時代,還是誕生了很多橫掃國內甚至歐美日韓的「突破之作」。
因此以「晉江文」的尺度來評判,「27歲的女助教與大一男生」的愛情尺度算是非常收斂。
但是與「晉江文」的小眾傳播不同,網劇《熾道》是頭部網絡平台播出,目前全網「最熱播」的偶像劇,對全國觀眾「不分年齡段」的影響顯然遠大於「小眾付費網文平台」。
我們今天就從《熾道》網劇的開篇故事切入。
這段「師徒戀」最大的禁忌其實不在於「27歲與18歲」的年齡差,而在於「各自身份以及互動關係中的位置」。
開篇的時候,男主角段宇成開局只是一位高三學生,在參加校運會跳高比賽的時候,被女主角,大學田徑隊女助教羅娜相中。
這算是一個「伯樂發現璞玉,親自雕磨成材」的故事。可是一般情況下,大學「體育特長生」選材,往往在高三上學期,此時一般的高三學生都未滿18歲,算是「合法不合德」的未成年。
一般的「研究生助教」,22歲大學畢業,到研究生論文階段,也不滿25歲。
因此在一般的大學,「研究生」與「大學生」戀愛,即便有「助教或幫帶」關係,也可以勉強算「學生與學生戀愛」糊弄過去。
可是女主角「羅娜」是專業運動員退役後,報考的大學「體育研究生」。
一般田徑運動員25歲左右退役的,算是比較早的,但也屬於完全度過學習階段的「徹底成年人」。
所以羅娜是退役後考取體育研究生,「27歲絕對成年人」的人設。
我們轉化一下:如果是一個27歲的男教練,到高中去選一個「其他人都不認可,都認為沒天賦」,但他執意選擇,之一帶在身邊的「女學生」,網絡輿論能否接受?
這個劇情是否「依舊很甜」?
接下來劇情,男主在任何人眼中都是「有短板,沒天賦」,只有女主角一個人全面信賴和力挺男主,兩人關係自然升溫。
段宇成執意纏著羅娜,要求對方做自己的教練。
羅娜最終同意了,但提出了三個「不容挑戰的條件」,一旦觸碰,就會結束教導關係的條件。
翻譯一下,三個條件就是:絕對的信賴,絕對的服從,以及絕對的透明不隱瞞。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這樣的「三大條件」,在任何一個「霸道總裁」劇情里,都會被罵到封殺。但是考慮到運動員和教練特殊的關係,這樣的要求是成功的「必備基礎」。
在這部劇里,男主段宇成是跳高兼項短跑的大一體育新生,女主羅娜是他的跳高助教。
推動段宇成和羅娜關係不斷升溫的根本,其實是「男主的身高」。
作為體育運動員,身體天賦是「事半功倍」的基礎,一些人可以通過努力訓練,突破「身體劣勢」的瓶頸。
可是在更高更快更強的賽場上,沒有身體天賦的,努力超越的只是「曾經短板的自己」,可遇上天生身體天賦,後天同樣努力的人,還是被碾壓。
段宇成的夢想是成為「優秀的跳高運動員」,可是在高三時候身高只有179,到了大一,才仿佛開掛一般,長到182公分。
182公分是很優秀的娛樂圈偶像身高,可是跳高運動員,身體高一些,助跑步幅,起跳重心都會有天然優勢,因此優秀的跳高運動員一般在195~200公分。
男主段宇成182公分的身高,成為所有人「看低他天賦」不給他公平比賽機遇的絆腳石。
這些「工具人」都不是壞人,因為體育界,違反「天賦規律」的天才極為少見。
大家都知道我國短跑名將蘇炳添的身高比一般短跑運動員矮10公分。可是蘇炳添不能作為所有「矮個運動員」訓練逆轉人生的「常態標杆」。
中國以10億以上的人口規模,用了幾十年的追趕,也才有一個蘇炳添這樣「身高劣勢」的短跑奇才。
因此段宇成182的身高,被所有人視為「跳高運動員的死穴」,這再正常不過。可正是「多年來身邊所有人的身高歧視」,讓唯一視他有天賦的「羅教練」成為生命中的那道光。
可是這種「獨特的支持產生的獨特依賴」,就是社會與法治禁止「師生戀」的原因之一。
貳,「師生戀」為什麼是禁區?
我國不僅社會上有「反對師生戀」的道德氛圍,並且早在2014年,我國在《關於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中就已經明確表明「教師不得對學生實施性騷擾或與學生發生不正當關係。」
2021年4月,我國在《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徵求意見稿)里表明,學校應當採取一定的措施預防並制止教職工與學生發生戀愛關係。
這次規定的修訂,相當於給「師生戀」的責任方里,加入了學校責任。這也是為什麼社會上曝光一些「師生戀案例」後,學校領導會被問責與免職的原因。
有些人認為,「未成年保護法」里禁止師生戀,主要是因為一方時「未成年人」。
當今大學生,都已經成年,甚至大學生結婚都符合「法定婚齡」,此時禁止他們與學校老師戀愛,甚至有些「留校老師」本就是年齡接近的「學長學姐」,這不是違背「人身自由」和「戀愛自由」麼?
那麼禁止「高校師生戀」是不是我國社會老土和傳統導致的呢?
並非如此,即便是在「一些人鼓吹自由」的西方,美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有「禁止師生戀」的立法。
其實大學師生,特別是「年齡接近,雙方單身」的男女,為什麼沒有婚戀自由呢?
這不是在侵犯個人的「婚戀自由」,恰恰是為了維護個人的「婚戀平等」。
目前社會上普遍禁止的婚戀包括「師生戀」,「醫患戀」,「直屬上下級的職場戀」。
這其中,「直屬上下級的職場戀」更多是社會道德譴責,「醫患戀」會上升一級到「專業操守審核」的高度。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而「師生戀」則更上一級,觸及到「法律法規監管」的程度。
為什麼會這樣?幾大原因其實在《熾道》的劇情中就有體現。
第一個原因:戀愛雙方在人格上不平等,有管束與服從的關係。
這其中,「道德和法律」的嚴格程度,與這種「不平等的根深蒂固程度」成正比。
比如當今職場,民營企業換公司或者換部門,相對容易,因此「直屬上下級的職場戀」,只要一方做出改變,社會還是比較寬容的。
醫生和患者,因為有「治病療程」的約束。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對醫生是絕對服從,絕對遵照醫囑的關係,因此不自覺地就有「命令和服從」的關係。
特別是「心理醫生」,「精神科醫生」更是有利用治療,潛意識操控病患選擇的嫌疑。
因此「醫患戀」往往是病人徹底康復一段時間後,雙方逐漸發展阻力才會小一點。
可如果戀愛雙方是「醫生和患者」的關係相識並建立「熟悉關係」,即便是未來一段時間後才發展成為「情侶或夫妻」,在社會上依舊會有較大的譴責聲音。
與職場可以相對輕鬆換工作,以及醫患關係在「病體痊癒」後可以解除不同。
「師生戀」雙方往往在固定的一段時間裡,有很難變動的「約束與服從關係」。
特別是一方還掌控了「學分,試題,是否延畢以及教育資源傾斜」等權利,另外一方為了完成學業,獲得取得「學業」,或者在其他人都「反對和阻撓」的情況下追求唯一依靠,都會成為「弱勢服從」的一方。
就比如羅娜和段宇成建立「教練學員關係」的約法三章,段宇成必須絕對服從,絕對信任,絕對無隱私。
這在教練和運動員之間很正常,但在男女關係中,絕對的不平等!
第二個原因,就是「師生戀」導致教育資源傾斜的問題
比如在《熾道》中,助教羅娜一次次為段宇成爭取機會,雖然都是「合法合規」的機會。
但是依舊是各方懷疑「羅教練收錢收好處」才會去爭取的一些關係。
比如段宇成在跳高專項上,沒有拿到參賽資格。羅娜教練幫他爭取跳高替補名額的同時,利用自己的關係,讓段宇成「插隊」參加短跑兼項的選拔。
最終讓段宇成頂替掉其他短跑運動員的位置進入參賽隊,然後在「跳高隊友受傷後」,獲得替補參賽的權利。
劇中段宇成和羅娜相差8歲,旁人不會向男女關係想,只認為段宇成家境好,羅教練「收了不少錢」。
可如果身份對調,一個「一貫老實」的男教練,為了18歲女生,不斷頂撞領導,動用自己的資源為對方爭取「合規」名額,這樣的劇情依舊「完美」麼?
叄,不爭鬥,不打拳,訴求只是「不雙標」!
《熾道》這部作品,取的是「赤道」的音譯,主題是「優秀的運動員仿佛太陽般熾熱」。
整部作品在「矮個跳高運動員的勵志」,以及「慧眼識珠女教練」的執著堅持上,刻畫得還算成功。
運動員的努力與執念,陽光與熱血也都呈現出來了。除了在羅教練「發現段宇成運動天賦」的鏡頭,全部用「戀愛暖光」,讓人感覺羅教練就是「沉迷男色」而一路支持對方這個明顯短板之外,作品本身還是可圈可點。
當然最讓我關注的,是《熾道》所得到的所有官方媒體的,幾乎清一色的「寬容」態度。
甚至女主在劇情中說男主像「狗」,也被認為是寵溺,而不是「物化男性」。
在「年下戀」,「姐弟戀」劇集裡,一直有年下男友的「狗系形容」。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比如她們希望男性某些時候像藏獒一樣具備攻擊性,撒嬌賣萌時又變成小奶狗。在這部劇里,女主角則形容男主是「仿佛陽光的薩摩耶,笑起來眯得看不見眼睛」。
與之相對的,是但凡有劇集出現男主角「討論貓系女友」的劇情,那絕對死得不明不白。
《熾道》這部劇,女主角「研究生未畢業的助教」身份,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法律法規」的束縛,但必須承認,兩人實際的關係互動「就是師生戀」。
至少寬泛一點,算是「女體育老師與大一男生」的「擦邊球師生戀」。
主流媒體對「女教練和男學生」擦邊球戀愛的寬容,是網絡環境「寬鬆自由」的標誌麼?
關鍵就在於,「性別轉換,是否有平等的輿論環境」?未來出現27歲男教練與19歲大一女生的新聞,輿論環境可以「就事論事」麼?
都不用這種程度的平等了!
如果一個27歲女教練有「暖光欣賞18歲男生運動英姿」的自由,那27歲男教練至少有「看美女熱舞買椰汁」的自由吧?
同樣是這幫人,為什麼「27歲女教練和大一男生」是最唯美的愛情,最甜的寵愛,椰樹集團「直播間跳跳舞」就十惡不赦了呢?
我看了今天的報道,一些人對椰樹集團的討伐,已經上升到「基因層面」!
這幫人還真他娘是鬼才,我以前就看過一個朋友的科普文,介紹人類進化的過程中,為什麼會逐漸愛上「變得飽滿」的一些部位。
從科普角度,這就是「人類進化的基因選擇」,所以我說那些罵椰樹集團用「好身材美女跳舞」就是「基因原罪」的批評都是鬼才。
我今天這篇文章的立場並不是「喊打喊殺」,《東八區》里杜淳飾演的四男主之一,就是大學男教授與女研究生的配對。
《東八區》的「做了一些規避的師生戀」依舊成為「下架原因之一」,但我並不是以此為理由,喊打喊殺的要滅掉有些陽光熱血意義的《熾道》。
只要是合法拍攝,合法審核,規避了「師生戀」法律法規和道德上的「不公平」,對這部劇的「寬容」,應該成為網絡環境「寬容」的一個示範。
我們的訴求,只是「杜絕雙標」。女教練欣賞大一男生就是最美愛情,男生看看「美女跳舞賣椰汁」就是從基因都壞掉了?
這種危險的「雙標」必須扭轉,椰樹集團必須有「不變風格的生存下去」的權利。
除了市場自然淘汰,除了十億人民的選擇,沒人有資格高高在上的貶低人民愛看什麼!
從未有人成功過,因為敢於嘗試的,最後都成為人民唾棄踐踏的失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