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再是那個只會跟在師父屁股後頭轉悠的愣頭青,而成長為了能獨當一面的喜劇藝人。
師父什麼也沒說,嘴角卻不自覺揚起。
影片的最後,老年北野武回到了夢想開始的地方。灰暗的建築隨著他的到來被瞬間點亮。
接下來便是長達五分鐘的長鏡頭,往事隨著他的步伐被逐漸喚醒。
他走過一個個熟悉的走廊與房間,幾十年前在此處的記憶歷久彌新。
最後他在舞台上駐足,回憶與現實重疊。
師父一如當年意氣風發,仿佛時間在此刻暫停,一切都沒有改變。
在鏡頭語言上,《淺草小子》還有一段值得把玩的剪輯處理。
劇場內的脫衣演員跳著香艷的舞蹈,劇場後門北野武在進行踢踏舞的練習。
一方是迫於生計早早放棄夢想,另一方則身處底層仍為夢想不斷掙扎。
兩段舞蹈的交叉剪輯,兩段不同的境遇。
既魔幻,又現實。
3
把苦難編成段子,笑著說出來。
這是喜劇演員的魅力,是他們向生活宣戰的方式。
這也是《淺草小子》最迷人的地方。
辛辣的思想,化作針砭時弊的調侃,為枯燥的日常注入黑色幽默。
斷掉的手指能拿來當段子、徒弟給師父錢的尷尬可以被故作貪財化解、死亡的別離也不過是又一個笑話。
這是何等豁達的胸懷。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在北野武的印象中,師父是個渾身傲骨的人。
肚子再餓也要保持外觀的體面,禮帽皮鞋從來都一絲不苟。
不肯向任何人低頭。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在徒弟去挑戰廣闊天地的時候,放下尊嚴去找各個喜劇從業者,擺低姿態請求大家關照一下自己那「不成器」的徒弟。
他們再次重聚時,因為劇場倒閉,師父已經很久沒有表演過了。
酒館的客人因北野武的名氣而趕來,師徒二人互相配合,完成了一場即興喜劇。託了徒弟的福,師父聽到了觀眾久違的歡笑。
那是師徒間的傳承與反哺。
但他就像是父親一樣,嘴硬心軟。心裡明明以北野武為傲,嘴上卻沒有一句誇獎。
就連徒弟要坐車走的時候,也不肯鬆口直說想再見面,而是繞著彎子說車費如果有剩記得拿回來還給他。
北野武也盡力維護著師父的尊嚴,雙方心知肚明,誰也沒有說破。
影片雖然結束了,但北野武的故事還在繼續。
或許還有人記得《菊次郎的夏天》里的那段踢踏舞。
師父雖然不在了,但他卻以另外一種形式繼續活著。
那便是師徒情誼的延續。
北野武之後的行事風格都有著師父的影子。
看似玩世不恭,卻以極其認真的態度面對著生活。
從漫才到如今才華橫溢的導演和演員,他不斷實現著自己的夢想。
正如他曾寫過:
雖然辛苦,我還是會選擇那種滾燙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