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位火上熱搜的全職爸爸
37歲的李承鉉因為綜藝《披荊斬棘的哥哥》火了,可他在熱搜上的話題竟然是「李承鉉當全職爸爸抑鬱了一年多」。
忙著百度李承鉉的人可能不知道,他不到20歲就紅了。李承鉉是美籍韓裔,17歲從美國去韓國做練習生,19歲作為男團成員出道,跟公司解約後到中國轉型做演員,演了很多印象深刻的角色。
上訪談節目談「翻紅」感受,李承鉉說很高興,可他一開始並不想參加,因為四五年沒做藝人工作,上比賽的綜藝擔心淘汰丟臉。
沒做藝人的這幾年,李承鉉是徹底停下演藝事業,在家做全職爸爸。
2014年,李承鉉和戚薇結婚,婚後生下女兒lucky,中文名叫李樂祺。產後復出的戚薇接了不少劇和綜藝,李承鉉則隱退家庭。
李承鉉和戚薇同歲,都是30+的年齡,他說妻子為了生女兒,付出了最黃金的時間,「男人的事業生命線會比女性要長」,等女兒七歲上了學之後,會重新開啟自己的事業。
從男明星到全職爸爸,李承鉉面對的不僅是心裡落差。他雖然在美國長大,但也來自傳統家庭,認為男人應該在外奮鬥養家,而不是像朋友調侃的那樣,「被老婆養著」。
這還不是最難的,在差不多沒有工作在家照顧女兒一年多後,李承鉉發現自己把全職媽媽的這個角色看得太簡單了。「
她其實耗的時間和精力非常多,但是結果來說,看起來像是你一天都沒有幹什麼。」
這是當媽媽尤其是全職媽媽都體會過的狀態,日復一日「忙碌的平庸」。這種狀態甚至導致了李承鉉的抑鬱。
李承鉉坦言,當全職爸爸才體會到教育孩子「是一個非常難的一個工作」。
他會因為情緒失控或者壓力太大把壞情緒轉到孩子身上,白天發火,晚上看著睡著的孩子自責不已,哭著跟孩子說對不起,明天我要怎樣怎樣。
他會在心裡一次次給女兒做承諾,去看一堆教育的書「怎麼樣可以當一個好的父母」,甚至考慮要不要去看醫生。
這種崩潰和抑鬱的狀態持續了差不多一年多。
李承鉉和戚薇是娛樂圈裡出了名的神仙愛情,看李承鉉帶著lucky上綜藝,細心、專業又有責任心,遊刃有餘的背後,卻是全職爸爸的心酸一面。
2、千百萬陷入「隱身」困境的全職媽媽
作為一個媽媽,很想為李承鉉點贊。
不僅因為他對全職媽媽的理解和感同身受。也因為在女性依然是陪伴和教育主力的今天,這個明星全職爸爸為大家提供了一個「看到」全職媽媽的視角。
在上了熱搜的全職爸爸背後,是千千萬萬沒上熱搜的全職媽媽。
一家招聘平台發布的《2017職場媽媽生存狀況報告》統計:
21.7%的職場女性有做全職媽媽的未來規劃。而在某母嬰平台發布的《2019年度中國家庭孕育方式白皮書》中,中國年輕父母全職在家的比例在逐漸上升,占比58.6%,其中,95後全職媽媽占比已達到82%。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這可能是很多人沒想到的數據。
從「規劃」到「選擇」,全職媽媽已經不是個例,而是構成現代社會的一個不容忽略的重要群體。
全職媽媽越來越多了,可對於社會來說,大部分全職媽媽其實是「隱身」和「失聲」的。這個群體不容忽略,卻一直在被忽略。
全職媽媽面對的最大困境,一是不被看到,二是不被理解。
打開熱搜,關於全職媽媽的話題,一個比一個致郁。
看不到全職媽媽的精氣神,也感受不到什麼正能量。
刷刷電視劇,關於全職媽媽的劇情,一劇比一劇生氣。
比如職場媽媽要跟全職媽媽爭一個保姆,順口就可以甩出一句:「你們整天蹲在家裡。」
潛台詞是,你們這些家裡蹲,還需要請保姆?
不管是男性還是同為母親的女性,既看不到她們完整地復出,也看不到她們真正的價值。
我認識很多優秀的知識女性,她們因為各種原因回歸家庭,用自己的能力、智慧和勞動為家庭和家庭成員作出了巨大貢獻。
她們中的很多人,不僅照顧了孩子的成長,也開拓了職場之外的個人事業。
但在周圍人眼中,對她們的評價依然是「日子舒服又自由,被人養著還有什麼不滿足的……」
隨便看看哪個全職媽媽的日程表,就知道她每天過得有多辛苦狼狽。
有一位做了六年財經公號的朋友,是個照顧著倆娃的全職媽媽,她曾跟我吐槽,六年來,別人眼裡的她是每天送完孩子回到家,喝著咖啡吃著零食寫寫稿就行了,可實際上,她更多的是白天都交付給了雞零狗碎的家務事,晚上等孩子睡著以後熬夜寫稿,第二天再掛著眼屎送孩子上學。
開學第一天,朋友圈裡的媽媽們歡欣鼓舞、歌舞昇平,而這位動輒就能寫出百萬+爆款的媽媽,送完兩個孩子回到家,跟漏水的廚房水管鬥爭了三個小時,擦水擦得差點把櫥櫃都拆了。
末了她跟我說:「然而這工作誰又看得見呢?誰又覺得這是什麼了不起的事兒呢?」
3、她們需要被「看見」
全職媽媽是個特別容易抑鬱的群體,因為全職在家這件事本身就有強大的「致郁」能力。
這跟「重外輕內」的傳統觀念有關,人們習慣將家庭事務統稱「家務事」,家務事的價值更多是家庭成員來感受,外人很難「看見」。
所以全職在家這件事,無論男女,只要做了,就基本等同於對外「隱身」。
人作為社會動物,「被看見」是一種重要的心理需求,這甚至是很多人對自我價值判定的標準。
李承鉉在採訪中說,他最想感謝的是妻子和丈母娘,她們從來沒有給過他壓力和負擔。
妻子告訴他,因為有他在家照顧寶寶,自己才可以放心地追求夢想,「你是給我一個機會,所以我反而要感謝你。」
這句話讓李承鉉打開心結,「我覺得非常溫暖,通過時間也能感覺到她是真的這麼覺得,這也是我很幸運的一個部分。」
全職媽媽也好,爸爸也好,內心都會需要一份來自親密夥伴的肯定和認可。
好的家庭關係是彼此認同並樂於成就——
當TA犧牲自己選擇這個「致郁」的角色時,你是「治癒」TA的力量。
4、人生不應被「全職」定義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全職媽媽已經不滿足於「被看見」,她們不希望把人生價值圈進旁人的評價里。
畢竟,無論全職在職場,還是全職在家,都不過是一種選擇,是我們權衡再三後為自己的幸福而做出的選擇。
《三十而已》里的顧佳,堪稱全職媽媽的天花板——搞得定太太團把兒子送進貴族幼兒園,也能幫老公打點關係拿下大訂單,自己創業做得有聲有色,還要人長得美有品位。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可完美如顧佳,也一樣要面對生活的一地雞毛和各種考驗。
就好像縱橫職場的女強人,也有搞不定的親子關係。
職場媽媽也好,全職媽媽也罷,都要懂得一點,我們追求的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人設。
每一個努力投入自己的人生的人,都值得被讚美,不必求全責備、苛求完美。
人們常常會用一個詞,叫「和解」。
全職媽媽該與自己和解嗎?
我覺得那不是和解,是找到。
用全職爸爸李承鉉的話說:「是適應一個新的視角的過程。」
我特別喜歡這句話,這也是我想跟所有全職媽媽說的話。
「全職」是一種選擇和體驗,而不是一個定義,全職媽媽一樣擁有值得規劃的人生,那是屬於你的「新的視角」。
第一,懂得並面對當下的困境。
只有直面刻板印象,才能改變刻板印象;只有直面困境,才能對抗困境。
社會對全職媽媽的認可還有一段路要走,我們要面對這個現實,並為了改變它而努力。
第二,找到自我價值。
全職媽媽的價值,在於陪伴孩子的成長,也在於對自身意義的尋找。
尋找價值,並不是讓所有的全職媽都重返職場打拚,職場和家庭並非非此即彼,而是一種選擇。
這不僅僅是與社會的連接,也是每個人身份的歸屬感。
第三,保持熱愛和行動力。
上面提到的《2019年度中國家庭孕育方式白皮書》中還有一組數據:全職媽媽們中60%擁有「副業夢」,但由於環境、精力等種種限制,大多還在構思階段,只有35%付諸了行動。
這是特別遺憾的的一件事,全職媽媽追求熱愛的路走得並不輕鬆,但不管多難,請一定保有熱愛,保有發現自我和創造的能力。
第四,好好愛自己
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無論我們是什麼身份,處在什麼環境下,愛自己是恆久不變的目標。
問問自己當下最需要的是什麼?盡最大的可能性滿足自己的需求。
這一生,真正能夠從生到死、不離不棄一直陪伴在我們身邊的人,只有一個人,那就是我們自己。
真正的愛和浪漫是學會全身心地愛自己。
親愛的們,全職媽媽的人生,不是單純地與誰和解,而是找到自己的意義、目標和方向,即使是在日復一日的忙碌中,也永遠不要喪失自我,永遠知道自己是誰,想要的是什麼。
而當你找到了那個看自己、看生活、看未來的「最佳視角」,你就會知道,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互動時刻
親愛的,你有全職帶娃的經歷嗎?有過崩潰的時刻嗎?是怎麼度過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