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還給小羽西請來法語教師,但是小羽西只在藝術方面表現出驚人的天賦和濃厚的興趣,但是對法語她好像不怎麼上心,父母絲毫也不給她任何強制,而是任她自由發展。
靳羽西的父母堪稱絕配,父親是位畫家,對創作十分嚴謹,他每創作一幅作品都要花很長的時間,假如這幅畫達不到他預期的效果,他就要毫不猶豫地撕掉重畫。父親對於藝術的這種精益求精的態度,深深地影響到靳羽西。
父親跟靳羽西說過這樣一句話:「永遠不要做第二個登上月球的人,因為人們只記得第一個,沒人記得第二個……想做什麼就去做,即使是沒人做過的事情,你都可以去做,因為你要做第一個。」這句話成了靳羽西的座右銘和人生的準則。
靳羽西母親的財商出奇地高,他們家剛到香港的時候,沒有房子,靠租房生活,在香港被視為二等公民。母親下決心要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母親做了幾次投資,每一次都大有收穫,幾年時間裡,他們家就成為中產階級。而此時的靳羽西已經到了16歲,母親賣掉投資賺來的一所房子,給羽西交了學費,讓羽西到夏威夷的楊伯翰大學去留學。
母親的投資活動給靳羽西的直接影響是,在靳羽西二十歲的時候,她攢到了可以交首付的錢的時候,就毫不猶豫地買了一所公寓房。靳羽西說,她是受到母親的啟發,才這麼做的,她認為一個人擁有不動產是生活的重要基礎,一直到後來,靳羽西都對這次投資沾沾自喜。
到了美國的靳羽西,仿佛飛到了一片新的天地,那裡自由的空氣,給了她更大的思考和行動的空間。
當地華僑搞了一次選美大賽,靳羽西欣然報名參加。在後台換衣服的時候,每個參賽女孩都有父母姐妹陪伴,只有靳羽西是獨自一人,這並沒有讓她感傷,而是讓她學會了獨立。
這次比賽,她拔得了頭籌,被人稱作「中國水仙花公主」。這次大賽的最大收穫還不在得了大獎,而是讓她對美有了新的認識:追求美麗不應該是一件羞於啟齒的事情,一個追求美麗的人,才會不斷獲得自信和快樂。也就是從那時開始,她開始注重化妝,這為她後來成為化妝品行業的佼佼者打下了基礎。
幾年以後,靳羽西在楊伯翰大學拿到了音樂碩士學位。但是,她知道,自己雖然在音樂方面很有天賦,但是她不想做「魯賓斯坦第二」,而且她甚至也成不了「第二」。她選擇了放棄音樂。
之後她兩次轉行,先是回香港在一家酒店做了一段時間的公關。1973年,她又到美國和妹妹一起創辦了一家進出口公司,經過幾年的經營,效益非常一般。
2、致力於用電視節目宣傳中國
但是二次回美國,卻讓她有了一個意外的發現:很多美國人,甚至很多西方人,對中國人的認知還停留在清朝,他們心目中的中國人還穿著長袍馬褂,留著長長的辮子。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