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珊和他認識一年多了吧,曾是那樣的相愛,性格,脾氣,口味,三觀等等都差不多,而且兩人在一起從來就不會因為生活上面的小事吵架,他們兩個人非常的懂得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懂得站在對方的角度上面去思考問題,所以平時感情也還是那麼的恩愛,他們覺得兩個人在一起非常的幸福,不僅是她,她的朋友們也說她很幸運,茫茫人海,能找到個趣味相投的另一半是多麼難的事。只有母親說,他們不合適。
母親是個沒什麼文化的農村女人,父親是鄉小學的校長,不管什麼事,兩個人都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上,有時候兩個人吵架,也是各說各的,誰也不理誰。才華橫溢的父親看不起她,說她什麼也不懂,可母親居然也能跟他過了半輩子,兩個人也會因為生活上面的瑣事吵架,總是因為一件很小的事情就破口大罵,導致兩個人吵架吵的很激烈,後來兩個人也還是非常莫名其妙的和好了。
但母親並非只會忍,有時候她也很憤怒,當她憤怒的時候,父親就總會沉默,相反,當父親憤怒的時候,她就會沉默,兩個人發火的時候還只是會說對方,另外一個人就不說話。李珊珊小時候總是看到他們爭爭吵吵的過日子,都替他們感到累,夫妻如果志趣不合,那生活又有什麼意思呢?所以對母親的反對她絲毫不放在心中。
母親對她說:「夫妻就該是互補的,你的長處補我的短處,我的長處補充你的短處,這樣才能在一起過日子。如果兩個人都是一個性格,你強我也強,你弱我也弱,那誰讓著誰呢?」但李珊珊覺得,母親想得太片面了。她覺得兩個人之間一定要相互禮讓,不管是什麼樣性格的人,兩個人只要是有愛,就會在一起的。
那天,李珊珊第一次去了男友家。他的父母很客氣地留她吃飯,甚至把飯盛好捧到她的手裡。然後,他們一邊吃著飯,一邊聊著,當得知她也愛玩遊戲,愛點外賣,還喜歡網購等等時,他的父母還笑著說:「你倆真是合得來呀,連興趣愛好都是一樣。」當時她還有點小得意。
但當天夜裡,李珊珊就接到了他的簡訊,說父母不贊成他們在一起。兩人都愛玩遊戲,誰來持家?都愛點外賣,誰來做飯?都愛網購,那麼誰來買單?她當時都蒙了,半天才回過神來問他是怎麼想的。他說我當然是想跟你在一起呀,可是父母不同意,我也沒有辦法呀。
她想了兩個多月,似乎有些明白了,他的父母很可能認為男人可以玩遊戲,男人可以點外賣,男人賺錢多才可以買買買……男人可以做的很多事,女人都不可以做,做了,就不是賢妻良母型的,而他顯然是接受了這種思想。
李珊珊從這段感情中漸漸走出來,母親給她介紹了一個男人。他性格溫和,有錢但很節儉,跟她幾乎就是一個對立面,他沒什麼不良嗜好,最高興的是在網上查銀行卡的餘額。
如果按照母親互補的理論,那麼他顯然是她結婚的最佳人選。事實上,她對這段感情也很上心,只可惜並沒有持續太久。那天,他的父親摔了一跌幾乎暈死過去,他竟然不捨得叫急救車,只是叫了輛電動三輪車來。將父親抬上車後,想砍五塊錢的價,不成功又將父親抬了下來,最後還是三輪車司機看不過眼,讓了他五塊錢。而他竟然在事後沾沾自喜地對她說,因為他的堅持,才省了五塊錢。
李珊珊覺得自己沒辦法跟這種人在一起,一個對父親尚且如此的人,你能想像以後在一起生活時的情景嗎?再能互補,她也不想要。
這事過後,李珊珊又認識了一個男人。他很普通,長得不帥,經濟也不是很好,一開始她完全沒把他放在眼裡,但是他不急不躁,穩打穩紮,她對愛情差不多已經失去了信心,想著要不就隨便找一個吧,於是漸漸的接受了他。
他是個很傳統的男人,很不理解一個女人為什麼會打遊戲而不會做飯,然後買來菜譜讓她學,結果她沒學會,他卻先學會了。她網購時,他也會心疼錢,在她耳朵邊念叨叨的,但網銀上沒錢了,他就會去充錢。她有時候一生氣,會跟他吵起來,他也不會一味地讓她,但是吵了之後,又很自然地就和好了。總之,生活並不浪漫,但很真實,就像她父母的生活那樣。後來,他們就順理成章地結婚了,再後來,她成了一個幸福的小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