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籌備桌球世界錦標賽,在1959年的時候,十九歲的莊則棟被選入國家桌球青年隊。在訓練的過程中,他結識了他在桌球上的知己——李富榮,此後的道路兩人在事業上都是彼此的依靠。
莊則棟在桌球方面的成就雖然說有天賦的加持,可是更離不開他在訓練過程中的刻苦鑽研。他在關於怎麼贏球方面下了好大一番功夫,研究出獨屬於他的桌球打法。憑藉著迅猛的打法技術,他曾經創下了國內青年桌球比賽連贏一百場的記錄,被人稱為「小老虎」。
在加入國家隊兩年後,世錦賽開始了,莊則棟以卓越的能力被選入中國在世錦賽上的桌球代表隊。要知道,體育方面的強大也是國家實力的一種表現,在世錦賽這樣的國際大賽中,為國爭光是一件榮譽,但也是充滿壓力的事。
而莊則棟在世錦賽上可以說是初生牛犢不怕虎,面對強勁的日本對手,毫不留情,用自己慣有的打法,成功扭轉了中日桌球打平的局面,奪得雙打冠軍。在單打上,最後也成功打敗自己的好友李富榮。他和李富榮在那個時代可以說是體育界裡的天之驕子,兩人相互依靠,創造了連續包攬三屆世錦賽桌球的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奇蹟。
年紀輕輕的莊則棟就已經是世界冠軍了,諸多榮譽加身並沒有讓他浮躁起來,在後來的世界級桌球大賽中,他用他的方式為中國桌球事業的發展做著貢獻,成為當時中國桌球隊的領袖人物,統治著這一段中國桌球的全新時代。
如果說莊則棟以強大的實力讓運動員們佩服不已,那麼,在1971年他所做的一件事,讓他真正的聲名遠揚。
自新中國建立以來,中國雖然多次調整外交政策,但無一不是秉持著和平自主的外交原則進行的。無奈的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剛剛誕生的新中國採取孤立的政策,中國對外交往也是艱難無比。隨著世界局勢的變化莫測,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中美關係迎來緩和的機會,但如何走向下一步,不光是中美在考慮的問題,同時,世界各國也在觀望中美關係的發展。然而,誰也沒有預料到,中美會因為一個桌球打破局勢。
1971年的四月份,包括莊則棟在內的中國桌球代表團前往了日本參加比賽。因為考慮到各個國家之間的關係,同一個國家的人都是坐在同一輛車上的。但在一天下午,莊則棟等人準備坐車去訓練時,車開的前一分鐘,一位名叫科恩的美國桌球運動員坐上了中國隊的車。
科恩在發現自己坐錯車後,下也下不去了,只能待在車裡面,一時之間,車內的氣氛無比尷尬,車內的人沒有一個人願意打破僵局,誰也不言。大約過了十幾分鐘,莊則棟起身朝著科恩走過去。當時,與莊則棟的同伴還勸他不要去惹事,比較中美的關係擺在那裡。莊則棟只說了一句話「沒事,他只是一個運動員而已」。
他帶著翻譯走向了科恩,並大大方方地介紹了自己,科恩看到有人願意主動過來找他聊天,他感覺到很開心,在知道與他說話的人是莊則棟時,他更加激動了,同為桌球運動員,莊則棟的大名在體育界已經享譽國內外,科恩對於屢次創下奇蹟的莊則棟無比佩服,更是把他當做榜樣。在下車後分別之時,莊則棟把自己隨身攜帶的一段杭州織錦送給了科恩,以表示友好。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