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室里,孫鳳英老人一動不動地躺著,兩邊跪著兒孫們,有的年齡還很小,但眼神里同樣流露著悲傷的神色。
誰都知道,老人要死了,所有的人都害怕見不到自己的母親最後一面,所以他們都非常的著急。親人們紛紛趕了回來,一個在美國定居的孫子都過來了,希望能送她最後一程。老太太這輩子不容易,丈夫去世得早,當時她的鄰居知道自己的家裡情況不好了之後,自己也還是勸她早一點改嫁,但是她都還是覺得想自己一個人將自己的孩子養大,雖然說很苦很累,但是她想讓自己的老伴兒放心,畢竟自己的孩子們也是自己的唯一的的親人了,後來她一個人拉扯大了四個孩子,現在油盡燈枯,眾人都在等著那一刻。
已經三天了,老人一直在掙扎著。呼吸之間時而了無聲息,裡面突然長吸一口氣,如此循環,顯得極其痛苦。有村裡的老人說,她吊著一口氣,估計是在等人。
一直照顧母親的長子李長泰仔細思量,該來的人都來了,包括老母親的三個弟弟,還有什麼人呢?他和大家一起想著老母親放不下的人,偶爾想到一個,便飛奔著過去請人過來,然而,還是沒用。
看著老母親彌留之際的痛苦,兒孫們心如刀割,真的不想看到這個樣子,與其看著自己的母親那麼痛苦,還不如早一點讓她走得輕鬆一點。老人辛苦了一輩子,當年父親過世的時候,李長泰也就十二歲,老么才三歲。很多人都勸她送走兩個,要不然哪個男人會娶有四個孩子的女人。但是她不答應,說再窮,那也是一家人在一起。
她硬是憑著一副肩膀扛起了整個家。李長泰記得很清楚,自己十二歲到十七歲這幾年裡是家裡最窮的時候,家裡面背來孩子就多,再加上自己的生活上面根本就很難養活幾個孩子,平時的話生活就非常的緊湊,母親經常出去討米,討來一把米,做成一鍋稀飯讓他們四個孩子吃,她從來不吃,就是想都留給自己的孩子,讓自己的孩子長得好一點,如果是讓自己的孩子長的不好的話,自己的心裡也是過意不去的。
有一天晚上,他看母親在偷偷地吃東西,跑過去一看,她在吃一碗野菜,裡面一粒米也沒有。母親示意他噤聲,說:「別讓你弟妹知道了。你們都在長身體,我都老太婆了,隨便吃點就行了。」那時候母親其實才三十多歲。
為了活著,不管是母親還是他們自己都想盡了辦法。平時在吃上面也是一點都不挑,而且也還是非常的能湊合的,只要是能夠湊合,自己也就從不要求吃好的,熬過了數年後,李長泰漸漸成人,生活才有了好轉,畢竟也沒有之前的壓力那麼大了。那時候活著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為了活著,直到他們有了下一代才開始了轉機,畢竟自己也可以賺錢了,和之前的生活真的是沒法比的,到現在,他們也可以追求生活質量了,畢竟自己也該有自己的生活了,該結婚的結婚,該生娃的生娃,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生活努力著,就是為了讓以後不要過上這樣的生活。只是,老母親卻要沒了。
李長泰湊在母親耳邊說:「媽,家裡人都在了,你還有什麼想見的人嗎?」老人不知道聽到了沒有,什麼話也沒說,只是一直在喘氣。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這時,李長泰的小舅匆匆走進來,說:「我似乎知道她在等誰了。」隨後,小舅說出了姐姐的一件往事。
孫鳳英還是在做閨女的時候,曾跟她們村裡一個叫何光柱的人相愛過,當時他們兩個人之間的感情非常好,但是何光柱家裡窮,而她下面還有三個弟弟,她父母為了三個兒子,開出了當時算是很高的彩禮價,何光柱拿不出來,而李長泰的父親拿了,於是,她就嫁到了李家,被迫和何光柱分開了。
孫鳳英丈夫過世後,何光柱仍然未娶,她的家人曾想讓他們湊成一個家庭,何光柱已經同意了,但她不願意,四個孩子呀,她不能連累他。因為她的堅持,這事終究也沒能成,而何光柱,一直單身到老。小舅說:「我姐姐很可能在等他。」
猛地,李長泰想到了四十多年前,那時候母親經常捧回一把米來給他們熬粥喝,他問過這米是哪來的,她說是借的。當時他沒仔細想,現在想來,那時候人都窮,誰會經常借米給她呢,很可能就是何光柱吧。他向小舅證實,小舅不知道這事,但推算起來,也只有何光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