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有兄弟二人,當母親的就不得不多算計一些。不管是貧窮還是富有的家庭,兄弟之間總會因為財產等方面的問題鬧矛盾。
作為母親,總是會偏心小一點的孩子,覺得他需要更多的照顧。或是更偏心還沒有成家的孩子,會不惜一切代價幫他成家立業。又或者,打心裡就對哪個孩子的喜愛之情會多一些,難免會在一些事情上,不能保證完全的公正。
其實,這些都是家庭中的常態,總有一個會受點委屈。如果兄弟兩個人心中有數,能根據彼此之間的得到和付出,平衡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就能和睦相處。如果只是因為彼此之間的這種不公平而心生憤恨,則會兄弟反目,鬧出人間慘劇也是機率極高的一件事。
做母親的,在小事上,多偏心小兒子,大兒子也不會計較。如果做的太過分了,讓大兒子和兒媳之間產生了很深的隔閡,而且殃及到大兒子的婚姻,那麼這件事就會越鬧越大,其實對兩個人兒子都不好。
兒子長大成人之後,不管誰過的好,誰過的不好,都應該讓孩子自己擔負起責任。當父母的,該做的就是留點積蓄,過好自己的晚年生活。就算孩子要結婚,需要用錢,需要買房,也要量力而行。如果自己沒有,也不要去肖想其他人的。不要走歪路,更不要自作聰明。
文禮和文清是兩兄弟,文禮是大哥,早早地就結婚了。他也知道,最讓母親擔心的就是弟弟的婚事,但沒想到,母親居然會這麼做,讓他很生氣……
小叔子結婚,你把婚房讓出來。
文家一直都不富裕,兩兄弟的父母都是農民出身,後來村子裡建起工廠,他們都在一個工廠上班到退休,頂多是錢夠花。
兩兄弟結婚,都沒有婚房。文禮結婚的時候,是妻子劉夏出的婚房,而文禮用自己攢下的3萬塊錢又加上父母給的3萬,一共6萬當彩禮。
兩個人過日子,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也算得上是小康水平。劉夏人長得美,很文靜,而且知書達理,讓文禮很知足。平靜的日子沒有過兩年,眼看就到了文清結婚的時候了。他找了對象,但是女方要求文清出房子。
文家父母根本沒錢給兒子買婚房,於是就喊文禮來商量,到底該怎麼解決弟弟的婚事難題。文禮說:「平時我就沒有少給家裡貼補錢,這樣吧,弟弟結婚,我也可以把當時你們出的那3萬還給你,我做到這一步已經是仁至義盡了。」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