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八樓象女士
——「你的同學都有誰?」
——「我們班同學現在比較有名的,李現。」
——「哦,李現是你同學啊?」
——「還有楊紫、牛駿峰。」
這是我某天下班路上,刷短視頻刷到的一則對話,受採訪人叫俞玥,我知道很多人不認識她,我對她也很是陌生。
但,她的同學倒是一個賽一個的有名氣。楊紫李現就不多說了,牛駿峰這兩年勢頭也很猛。
很多時候大家都會認為,學表演進娛樂圈是個蠻輕鬆的路子,貴圈大大小小那麼多藝人,三百六十線的小藝人都能賺到很多錢,更別提上位圈的藝人。
可我還是認為這個圈子是殘忍的,因為一切都會呈現的非常直觀。
在刷到這個視頻之前,我完全不認識余玥這個人,但她這個視頻讓我甚至很多工作的人會產生一絲共鳴。
不少80、90後應該和我相似,小學、初中都是按「片區」上的。大家住在學校附近區域裡,父母或者爺爺奶奶輩甚至是同一單位的。這會出現一種情況,大家的生長環境差不多。
可是長大是一件蠻恐怖的事情,需要我們去克服「人生差距」。
從大學畢業那一刻開始,很多人的人生際遇就是不相同的,有人成名很早,有人大器晚成,有人默默無聞。
這也是很多人後來不願意參加同學聚會的原因,差距總是會在這種情況下顯現的。
娛樂圈會將這種情況無限放大,就像余玥,大家不認識她,卻都認識她的同學們。她因為接不到戲男實神傷的時候,楊紫打電話安慰她,說自己也有半年接不到戲,可這裡面的傷感程度又不太一樣,鈣類法楊紫是童星,此前也演過《戰長沙》這樣的劇,她半年接不到戲是事業瓶頸期,余玥呢?她接不到戲星史論表明自身事業壓根就沒有開始。
這種「人生差距」讓人很失落,明明大家都一樣,都是一所學校一個老師教出來的,為什麼他們可以,而我不行。
我覺得剛畢業或者工作兩三年的朋友,應該都有這種自我懷疑的時刻,與其去較勁,不如去接受。
不是總有種說法麼,說人生是場馬拉松,既然是這樣,那一定會有人跑在前,有人跑在後,沒關係的,只要一直在跑就沒關係。
其實說實話我也不知道如何正確面對這件事,看到同學年入百萬真的不會失落在自我懷疑嗎?也會吧,但很多人生時刻還是自己的,跑的時候看著自己身邊的風景,可能也會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