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幾年武西縣桑村有個叫於木的人,在鄉間經營一家雜貨店,二婚的妻子外表嬌嫩,讓於木很喜愛。
妻子有時會來幫忙,也是隨著性子,鄰里街坊知於木的新妻子生性懶散,常有不妥的言語傳進於木耳朵,於木不以為然,自享受嬌妻的嫵媚,日子滋潤的過著。
不料不久後,發生了事端——兒子失蹤了。
失蹤的兒子叫林兒,是於木和前妻的骨肉。今年十八歲,休學後有時家裡種地,有時去雜貨店幫忙。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於木為兒子的事焦急而不知所措時,妻子突然大慟倒地,一病未起。於木心頭更加焦慮。去叫了大夫查看,說妻子心臟有重疾,可能由來已久。要治療也看運氣,價錢不菲。
送走了大夫,正琢磨余錢是否夠救治妻子時,卻發現家中的積蓄不翼而飛。此時的於木如霜打的茄子,面容枯萎,心力憔悴,不得已做了報警處理。
也因為兩件事的迸發,無心再打理雜貨店,生意日漸慘澹,整個家幾乎在一夜之間頹敗。多虧好心的鄰居和親屬的救濟,才艱難的熬了一段時間。
幾個月後,兒子依然沒有消息。妻子雖僥倖活著,可仍舊命懸一線。
每當夜晚將妻子安撫休息後,他便一個人偷偷在檐下滴淚。因為會想到一個人,那心中卻是說不出的複雜。
話表另一頭,兒子到底在哪裡?是否還活著?於木和妻子後來怎麼樣了?
且說兩年後的一天,桑村來了兩個人,一老一少,出現在村裡時頓時被村民圍住了。有的問老人,「老桑,你不是死了嗎?」有的問少年,「林兒,你是從哪裡回來的?」
原來這兩人的身份和於木家有著不可分割的干係,這其中的少年便是於木兩年前失蹤的兒子,而這位老人,卻是於木去世的父親。
村民有疑問,想知道真相,這時有村民告知二人,於木和妻子早已雙雙去世。
這個消息仿若晴天霹靂,讓老人和少年心中無比震驚,老人更是癱倒在地。
老人問道:「我兒是怎麼死的?」
有村民說:「他妻子是病死的,他妻子病死後不久,他就死了,不知道是何因。」
老人和少年思緒未定,有村民嘆道:「轉眼之間接連沒了父親,兒子,妻子,如果還能活著,那可是奇蹟嘍。」
老人仰望天空,臉上寫滿了愧意。
事情還要從兩年多前說起。他老伴去世之後,兒子徵得兒媳的同意,將他接到家中居住。
不久後,他大病,在兒子的哭求下,兒媳負擔起了照看他的任務。可兒媳也因為這件事對他深惡痛絕,雖在人前對他百般呵護,卻在背後嫌棄和刁難他。
某日夜晚,兒子在雜貨店過夜,兒媳在家中給他喂藥,藥水被他吐在衣襟,兒媳大怒之下一邊責罵一邊將他推下炕沿,他掉下炕沿故作斷氣。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兒媳見他許久未醒,擔心出事叫兒子回來查看。兒子問其故,兒子誆言抵過,只說給父親喂藥時,就忽然不省人事。
兒子知事有蹊蹺,卻不願去探尋因由。而兒媳便也是這時忽然大慟倒地。只是他沒有想到兒媳會因此而離世。
有村民問老人,「那您當初為何要裝死躲避兒媳?您這是害了您的兒子!」
老人拭了淚,哽咽了許久。
原來自從他被兒子接回家中之後,他便成了兒媳的出氣筒,一天責難幾遍不覺得過癮,孫子看在眼裡卻不敢直言。
有時候兒媳不給他飯吃,孫子就偷偷拿兒媳做的餅子給他吃。他感動,也怕兒媳發現,叫孫子不要再給他送吃的。孫子不肯,只說自打娘親去世之後,如今世上只有爺爺最疼他,可他卻沒有辦法左右父親對後母的偏愛。
有一天孫子偷偷竄進屋裡告訴他,「爺爺,我們走吧,就不用天天受後娘的氣了。」
他聽後很驚訝,說:「爺爺老了,時日無多,不可連累你。」
孫子聽後思慮許久,說:「爺爺,我有個主意,如果她在打罵你,…….「,孫子偷偷在他耳邊嘀咕了幾句話。
他聽後老淚縱橫,默默的點了點頭。可他卻沒有料到孫子竟然把家裡的錢都偷走了。
於是在那天晚上,他被妻子推落在地之後,便佯作斷氣。而他知道孫子早已和大夫通融了關係。之後葬禮眾人散去之後,孫子帶著他去了外省。
如今事情已過去兩年,沒想到回來時卻已物是人非,兒子和兒媳竟雙雙去世。
到底是他害了兒子,還是兒子害了這個家?妻子到底有沒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