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人們的精神面貌、
人際關係煥然一新,
也使平等、自尊、自立、
自由等思想觀念開始深入人心。
自此,
沒有國家比中國更明白,
尊重二字對我們的含義有多麼刻骨銘心,
寫入靈魂。
還記得那張照片嗎?
載入中國史冊的經典照片——「喬的笑」。
1971年,第26屆聯合國會議上,
國際政要人物端正排坐,
宣布中國恢復了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中國外交家喬冠華獲知這一消息的那一瞬爽朗大笑,
被攝像拍下,
隔天被附於各式報紙媒體的頭條,
紅極一時。
這是在此之前中國人所未有過的豪邁之笑,
也讓全世界震撼一時,
甚至有報道誇張地說,
「喬的笑」把日內瓦大廳的玻璃都震碎了。
其揚眉吐氣之態,
是中國在艱難外交態勢下,
仍不斷咬牙前進的最好回報,
讓國人明白,
挺直腰杆,也能好好做人。
中國歷史長河漫漫,回頭看,
究極心酸都成了過往。
尼采說過:
「凡是不能殺死你的,
最終都會讓你更強」。
毀不掉中國的,
最後都會變成每一塊堅硬的鎧甲,
在偉大復興之路上,
添注披荊斬棘的底氣。
孟晚舟的順利回國事件就是最好的證明之一。
被加拿大無理拘押1千多天後,
裁決結果指出加方需要歸還人質孟晚舟。
2021年9月25日,
中國公民孟晚舟乘坐中國政府包機返回祖國。
裁決結果表明加方再無立場對其進行拘押。
航班降落中國深圳,
孟晚舟女士一襲紅裙款款從機艙樓梯走下。
她雖眼含熱淚,
聲音卻無比堅定:
「有五星紅旗的地方,
就有信念的燈塔。
如果信念有顏色,
一定是中國紅。」
說到底,孟晚舟事件的核心,
是國家的強大,大國博弈的勝利,
更是關乎到國家和民族尊嚴的問題。
這些都證明了,在實力上,
中國早已步入大國者的行列。
它溫良恭儉讓,
但不輕易屈服順從,
從不需要彎曲膝蓋以獲得同樣對等的尊重。
中國人無論在哪,
祖國都是其最強大的後盾,
面對困境,
祖國不會放棄任何一位公民;
面對不平等的要求,
我們不需要順從,
而是應該挺起民族的脊樑,
站在平等的立場上合理辯駁。
就好像華春瑩曾經說的:
「今天的中國不是伊拉克,不是敘利亞,
更不是一百二十年前的中國,
外國列強架起幾門大炮,
就能打開中國大門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王晶的《大上海》里,有這樣一句台詞:
「我們雖是江湖中人,
但在大是大非的關口上,半步也不能錯。」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