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億,是個什麼概念,很多人可能連做夢都不敢想像這麼多錢,但是作為娛樂圈的老牌影視公司「華誼兄弟」最進卻因為虧損登上了熱搜。
華誼兄弟連續四年接連虧損,就連部分股份都被凍結了,公司在多番堅持之下,只能無奈裁員。
這樣消息一發出就衝上了熱搜,畢竟作為龍頭老大的「華誼兄弟」竟然處境這麼艱辛,那麼其他的影視公司又會怎樣哪?
雖然最近的演員都不斷地在公開場合表明現在是影視寒冬,他們發展的非常艱難。
但是聽見這樣的話語,觀眾從來都沒有當回事,以為她們只是在「無病亂呻吟」,畢竟明星的收入跟普通人差距可以說是非常的大。
曾經王傳君說自己一度為沒有錢而感到非常的慌張,當時的他查了查自己的銀行卡,卡里僅剩一百萬,讓他感覺到非常的乜有安全感,覺得自己要過不下去日子了。
這樣的話讓觀眾立馬收回了對他的同情,畢竟很多人都銀行卡里連十萬都沒有,怎麼能夠去心疼只有一百萬存款的人哪?
所以對於明星的哭窮似的表達,並不放在心上,但是看到一想要面子的華誼竟然發出這種聲明,可見山窮水路了。
市面上的叫的出名的電影幾乎都是華誼兄弟出品,《手機》《唐山大地震》《非誠勿擾》《私人訂製》《尋龍訣》《老炮兒》《芳華》《我不是潘金蓮》《八佰》……
這些出名的電影哪怕不關注娛樂圈的人都有關注,而他們旗下的明星更是包含了娛樂圈百分之八十的藝人。
黃曉明、馮紹峰、王寶強、張涵予、李冰冰、鄧超、鄭凱、安以軒等等數不盡的演員。
他們每一個都像是搖錢樹般為華誼掙錢。
他們自己公司有演員、有資源,像是一個小型封閉的圈子,所以作為華誼老闆的王中磊可以說是眾星捧月般的存在。
每一個明星都跟他搭上關係,希望能夠從他的手中得到一星半點的資源,就能夠成功的在娛樂圈非常騰達。
在粉絲看來高不可攀的偶像在王中磊面前乖巧的像是小綿羊,甚至主動等向他靠近。
但是現在的他卻早已經沒有了這樣的待遇,明星們在他這看不到任何好處,紛紛開始自謀生路,許多曾經端在天上的明星,如今「紛紛下凡」。
因為最近短視頻平台的火爆,很多記憶中的明星都紛紛在短視頻上露面。
一開始觀眾們還非常的開心,能夠看到自己記憶中很久沒見的偶像,但是慢慢發現,偶像好像並不只單單是跟她們互動。
一開始明星都會發幾個自己曾經扮演過得角色來搞一波回憶殺,然後就會進軍直播帶貨界,憑藉自己的名氣吸引消費者。
很多人可能覺得這樣的話太過肯定,但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樣的絕對不是個例,是普遍現象。
記憶中的女神張柏芝,如今在直播間打扮的美美的像是個吉祥物一般吸引粉絲。
首次主播的張柏芝,短短十分鐘就吸引了百萬觀眾,粉絲大批的湧進了直播間希望能給自己的偶像加油。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而張柏芝的作用就是打扮的美美的給在一旁坐著就行,對產品和直播並不理解的她只要聽著旁邊的助理賣力的吶喊就行,絲毫不用做任何的事情。
哪怕就是這樣的生疏,張柏芝帶貨一小時就成功的賣出去了一個億的銷售額。
這樣的業績誰能不佩服哪?
這一晚上,張柏芝最少收入幾千萬,如果在劇組,她可能要辛辛苦苦的拍幾個月的戲才能拿到這樣的收益。
這樣的收入誰能不眼紅哪?
所以越來越多的明星走進了直播間,將直播當成了自己的事業。
賈乃亮、張紀中、黃聖依等無數的明星都紛紛在直播間大展身手。
儘管並不了解,但是只要有名氣,就能將自己並不了解的產品賣出去,而粉絲還覺得歡天喜地。
其實早在很久之前,阿里的領導就曾經預言過,百分之九十的藝人都會走向直播間,摘下面具,「與民同樂」。
其實這樣的事情也是沒有辦法,早在2019年,「范九億」「208萬」等詞彙不斷地向觀眾展現娛樂圈的高收入。
引起了越來越多觀眾的不滿,為了平衡市場,所以「限薪令」出台,曾經一部劇就能拿到幾個億的現象越來越少。
就連黃曉明這樣實力演員都在公開場合說出了自己現在困境,曾經的他,身邊資源無數,許多人求著他他都沒有時間看一眼劇本。
但是現在他哪怕去求這人家,人家也不一定用他,這樣老牌的演員在娛樂圈都是如此的待遇,更何況其他的小明星哪?
曾經的橫店一天要開機幾十個劇組,如今的橫店一個月竟然止嘔八個劇組開拍,越來越多的演員無戲可拍。
不僅演員難做,影視公司也非常的難做,從2020年開始,中國的影視公司就已經倒閉了五千多家,許多的公司都無法度過這個寒冬,宣布破產。
而且因為疫情的影響,為了遵守防疫要求,很多劇組在開拍時要花上以前幾倍的成本。
演員的時間也都在隔離中過度,像以前的那種一天幾個城市根本無法實現。
不僅如此,現在的娛樂圈已經不是曾經的娛樂圈了。
許多藝人的並不像以前那般矜矜業業、反而將自己的經歷都放在「旁門左道」上。
現在的娛樂圈說一句「流量至上」也不為過,在娛樂圈至今都很活躍的明星,哪一個不是流量明星。
她們時刻都將自己維持在網絡上流行的樣子,絲毫沒有個人的特色,在她們的身上,你們可以看見當下流行的所有元素。
她們的精力從來都不是提升自己,而是如何有流量。
他們從出道開始就不斷的為自己打造人設,用做喜歡的人設自己包裝,一直帶著面具生活。
那些老老實實拍戲的明星也所剩無幾,在開拍最在意的不是劇本和人物,而是忙著「撕番位」,仿佛自己的名字不在前就是對自己的侮辱般。
開拍以後也不會老老實實的安心磨鍊演技,炒人設、搞CP是她們最在意的事情。
仿佛只要沒有這些環節,就沒法正常拍戲一樣。
而觀眾也非常吃它們這套,追劇追的真情實感,陷入演員刻意營造的氛圍當中。
以前的偶像都是經過很多劇本的磨練才會在觀眾心中留下的深刻的印象,但是現在觀眾卻不是。
「一部劇一個頂流」可能是對於現在演員最好的形容吧,每個人都用手段來營銷自己,所以頭部的藝人一直換來換去,並不能常坐「頭部」。
但是公司卻並不在意,只有這樣,藝人為了維持自己的熱度才會一直的聽公司的安排,一直老實的當「搖錢樹」。
但是這樣對娛樂圈又什麼好處哪?
有實力的沒發出頭、沒實力的一直活躍,讓觀眾一直以為無劇可看。
想要在娛樂圈長期發展的應該認真考慮這個問題,畢竟寒冬並不會長久,寒冬過後總會迎來春天。
要是不好好的提升自己本身的實力,只靠營銷,總會被被時代的橫流所拋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