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梅是一個兩歲孩子的媽媽,平時上班忙,婆婆從老家過來幫忙帶孩子,婆媳倆平時除了孩子的吃喝拉撒也少有交流。梅梅覺得讓婆婆帶孩子是無奈中的選擇,媽媽不肯帶,自己又捨不得前景大好的職位,產假結束後,她第一時間打電話給婆婆,讓婆婆放下家裡的農活進城來帶孩子。婆婆為了孫子也二話不說就來了。
剛開始妹梅梅挺感激婆婆的,畢竟自己把孩子留在家裡,可以心無雜念地打拚,遇到出差這種事,婆婆也沒一句怨言。雖然和婆婆沒有什麼交流,但帶好孩子是最重要的。最近梅梅的想法有了些變化,在同事不斷炫耀的高知婆婆面前,梅梅有點不自覺的比較。人家是高級知識分子,帶出來的孩子肯定教養好,而我把兒子交給大字不識的婆婆,唉,沒法比……梅梅想兒子馬上就去幼兒園了,婆婆的使命也算完成了,接下去還是讓婆婆回去吧,畢竟孩子的家庭教育也很重要。
那天晚上梅梅和婆婆說;「媽媽,您帶孩子挺辛苦的,您看是不是也休息一下,兩年了您也沒有回家去,現在孩子要上幼兒園了,您也可以輕鬆一下了。」婆婆沉默了許久,對梅梅說了幾句話:「梅梅,我知道你一直覺得自己和我一個農村婆婆沒什麼共同語言,其實我住在你這高樓里也很憋屈,要不是為了我孫子,我一天也呆不下去,你說我可以回去休息了,我同意,孩子大了要去幼兒園了,交給老師教育我也沒什麼不放心的,不過在家裡孩子還是要聽父母的管教,我問你三個問題:第一,有沒有教給孩子懂得仁義?父母對子女都是無私的,只要子女有要求,父母都會盡力滿足孩子。但孩子不能不懂得仁義,認為所有得到的都是應該的,得不到就要大哭大鬧,埋怨父母,把別人的付出當成理所應當,這樣的孩子以後出去會吃虧的。以後你們不要孩子看上什麼就買什麼,要挑有需要的東西買,要讓孩子明白父母賺錢不容易!第二,有沒有教給孩子學會分享?不要把家裡好吃的都給孩子吃,在外面好玩的都搶著讓孩子玩,要讓孩子知道除了他喜歡吃,家裡其他人同樣也愛吃,不能一個人吃獨食。
孩子在家裡可以當小霸王,你們都寵著他,讓著他,以後到了社會上,沒有人會給他這待遇,孩子現在不改,以後出去肯定吃虧。第三,有沒有教給孩子養成好習慣?養成習慣是管孩子一輩子的教育,養成了好習慣,孩子一輩子享福,沒有養成個好習慣,以後條件再好,也成不了才。就像村裡面放羊的,如果是個勤快的,養的羊就聽話,長得好,日子肯定越來越好;如果是個懶漢,養的羊在多也沒用,羊都不聽他的,最後還是越來越窮。
婆婆最後說:「我也說不出什麼大道理,就是覺得孩子」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從小管的好,孩子以後肯定不會差,我沒文化,以後孩子就看你們教育了。」聽了婆婆的三句話,梅梅沉默了好久,這三個問題自己真的沒有好好想過,婆婆說的話,真的很有道理啊!各位寶媽,在和婆婆相處中,你有什麼特別有感觸的事情嗎?一起分享一下吧!(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