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陳阿姨這段時間的心情非常好,常常不由自主就樂得合不上嘴,原因是她的兒媳和女兒都懷孕要生娃了,自己很快就要當奶奶和姥姥了。這是陳阿姨期盼多年的事情,如今馬上就要實現,怎能不開心呢?
所以,最近的陳阿姨很忙,幾乎天天不在家,不是去兒子家看望兒媳,就是去女兒家照料女兒,她們兩個都是她的至親之人,她對誰都不放心,每天看到她們平安無事,她才感到放心。
可是,在欣喜之餘,陳阿姨也有一件憂慮的事,那就是經過檢查,兒媳和女兒的預產期很接近,很大可能她們會同時生下孩子。陳阿姨擔心的是,自己一個人分身乏術,到時候是應該去伺候兒媳還是女兒?這個問題讓她很是糾結。
但經過考慮和與兒子的商量,陳阿姨最終決定還是要去女兒家伺候月子。因為女兒沒有婆婆,只有一個老公公在家,丈夫的工作又很忙,不可能長時間在家照顧。而兒媳的母親退休在家,閒來無事,完全有時間過來幫忙。
所以,這件事陳阿姨很快就和兒子達成一致,定了下來。
兒媳和女兒果然在三天內先後生下了孩子,陳阿姨照顧了兒媳兩天後,就把一切都委託給了兒子和親家母,急匆匆又趕去了女兒那裡。
說實話,這些年來陳阿姨心裡一直放不下女兒,總對她有些愧疚之情。因為多年前家裡的日子並不好過,兒子讀了大學後生活更顯得捉襟見肘。所以,在女兒也考上了大學後,陳阿姨非常為難,家裡的情況只能供一個人繼續讀書。
女兒對家裡的窘境心知肚明,她主動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去了一家工廠打工。並且還把自己的工資全都交給母親,補貼家用,為哥哥交學費。家裡有了女兒的這份支撐,日子才慢慢好過起來,兒子畢業後能順利結婚,也有女兒的一份貢獻。
後來,女兒也嫁人了,丈夫也是一個普通工人。由於收入都不高,他們婚後的日子始終過得緊張拮据。反觀兒子,大學畢業後找到一份體面收入又高的工作,兒媳的工作也穩定,他們的生活越過越好。
所以,對於女兒,陳阿姨是心存內疚地,覺得是自己耽誤了女兒的前程,她才落到今天這種生活窘迫的境地。
因此,陳阿姨決定往後一定要對女兒好一些,以彌補那些以前的虧欠。這次兒媳和女兒同時生娃,她才毫不猶豫地選擇去照顧女兒月子,就是想給她多一些的慰藉和補償。
陳阿姨在女兒家兢兢業業細心服侍了兩個月,等女兒的身體徹底恢復了,她才覺得放心,轉回身又去兒子家看望兒媳和孫子。可誰知,一踏入兒子的家門,陳阿姨就感覺到了氣氛的不對。
看見她到來,兒媳只用眼角的餘光掃了一眼,立馬就板起了臉,連聲招呼也沒有打,就像沒看到似的。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為了打破尷尬,陳阿姨馬上自嘲了幾句,說自己耽誤了時間,沒能伺候兒媳,很不應該。嘴裡說著,陳阿姨就想去抱一抱床上的孫子。不想,兒媳卻一伸手攔住了,她陰冷著臉說:「現在知道回來了,想抱孫子了,那你早幹什麼去了。我生孩子,坐月子時你跑哪兒去了?你的心裡只有你女兒,沒我這個兒媳。既然你不把我當回事,我也就不會認你這個婆婆!」
說完,兒媳就抱起孩子去了另一間屋,還反鎖住了門。
陳阿姨被晾在那裡進也不是退也不是,好不難堪。她知道自己沒能照顧兒媳月子,她心裡會有些不高興,但從來沒想過兒媳竟然會因此和自己翻臉,不再認她這個婆婆。
平穩了半天情緒,陳阿姨隔著門對兒媳解釋了好大一會兒,說了自己的苦衷,也道了歉,可兒媳始終不吱聲,也沒有開門,看來她是真的翻臉了。
無奈的陳阿姨只好從兒媳家退出,她想等兒子下班後能想出一個好的解決辦法。
只是,回到自己家的陳阿姨卻鬱悶至極,她傷心的說:「本來家裡添了兩個孩子是高興的事,可沒想到兒媳竟然因為沒伺候她月子翻了臉,難道我做錯了嗎?」
其實,陳阿姨遇到的事情,關鍵在於沒有和兒媳溝通好,她應該事先和兒媳把女兒的情況說講清楚,女兒沒有婆婆,月子確實沒人照顧,不能讓她一個人太艱難。相信人心都是肉長的,兒媳心裡再不願意,也能理解這件事,平和地接受。
另外,負有責任的就是陳阿姨的兒子了,他沒能在母親和妻子之間起到一個調和作用。如果他能耐心地和妻子多多溝通,消除誤會,妻子的心裡也就不會產生這麼大的怨氣,更不會翻臉了。
總之,對於家庭里的事,家裡的每一個人都應儘量做到及時溝通交流,不讓問題糾結隱忍在心,要學會相互理解尊重,學會換位思考,才能保持家庭的團結與和睦。
生活大多是不完美的,但願我們每個人都能用寬容理解的心態去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