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她到來,兒媳只用眼角的餘光掃了一眼,立馬就板起了臉,連聲招呼也沒有打,就像沒看到似的。
為了打破尷尬,陳阿姨馬上自嘲了幾句,說自己耽誤了時間,沒能伺候兒媳,很不應該。嘴裡說著,陳阿姨就想去抱一抱床上的孫子。不想,兒媳卻一伸手攔住了,她陰冷著臉說:「現在知道回來了,想抱孫子了,那你早幹什麼去了。我生孩子,坐月子時你跑哪兒去了?你的心裡只有你女兒,沒我這個兒媳。既然你不把我當回事,我也就不會認你這個婆婆!」
說完,兒媳就抱起孩子去了另一間屋,還反鎖住了門。
陳阿姨被晾在那裡進也不是退也不是,好不難堪。她知道自己沒能照顧兒媳月子,她心裡會有些不高興,但從來沒想過兒媳竟然會因此和自己翻臉,不再認她這個婆婆。
平穩了半天情緒,陳阿姨隔著門對兒媳解釋了好大一會兒,說了自己的苦衷,也道了歉,可兒媳始終不吱聲,也沒有開門,看來她是真的翻臉了。
無奈的陳阿姨只好從兒媳家退出,她想等兒子下班後能想出一個好的解決辦法。
只是,回到自己家的陳阿姨卻鬱悶至極,她傷心的說:「本來家裡添了兩個孩子是高興的事,可沒想到兒媳竟然因為沒伺候她月子翻了臉,難道我做錯了嗎?」
其實,陳阿姨遇到的事情,關鍵在於沒有和兒媳溝通好,她應該事先和兒媳把女兒的情況說講清楚,女兒沒有婆婆,月子確實沒人照顧,不能讓她一個人太艱難。相信人心都是肉長的,兒媳心裡再不願意,也能理解這件事,平和地接受。
另外,負有責任的就是陳阿姨的兒子了,他沒能在母親和妻子之間起到一個調和作用。如果他能耐心地和妻子多多溝通,消除誤會,妻子的心裡也就不會產生這麼大的怨氣,更不會翻臉了。
總之,對於家庭里的事,家裡的每一個人都應儘量做到及時溝通交流,不讓問題糾結隱忍在心,要學會相互理解尊重,學會換位思考,才能保持家庭的團結與和睦。
生活大多是不完美的,但願我們每個人都能用寬容理解的心態去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