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自古以來婆媳之間就是矛盾叢生,爭吵不斷,如果這其中再加上小姑子的干擾,那可就更是苦不堪言了。
攤上一個倚老賣老的婆婆就已經夠麻煩的了,如果再遇上一個沒有自知之明的小姑子,那兒媳的生活簡直就是痛苦不堪。
張曼(化名)就趕上了一個多事的婆婆和一個好吃懶做的小姑子。
02
張曼和崔俊(化名)是通過朋友介紹認識的,兩個人一見如故,很快他們就走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了。對於張曼來說,崔俊的各個方面都很優秀,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他有一個沒有養老金的媽媽,還有一個年紀相仿的妹妹。
崔俊的爸爸去世得早,他的妹妹也已經嫁人了,所以如果張曼選擇和崔俊結婚的話,那就意味著他們兩個人婚後是要跟老人一起生活的,而且還要承擔起老人生活中的一切費用,這就是張曼一再猶豫的問題。
可是最後張曼還是看中了崔俊的人品,選擇了和他結婚。婚後也正如張曼所預想的那樣,她和崔俊住到了婆婆的家裡,和老人一起生活。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張曼和崔俊住的是婆婆的房子,張曼總感覺婆婆凡事都喜歡壓自己一頭,而且婆婆也很自然地就自然地就做起了這個家的女主人,家裡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得由她說了才算。
不僅如此,就連婆婆每月找張曼要錢的時候,都總是一副理所應當的樣子。雖然崔俊在沒結婚之前,就一直保持著每個月給婆婆錢讓她養老的習慣,但是婆婆的這個態度,還是讓張曼的心裡非常的彆扭。
而且自從張曼和崔俊結了婚之後,每月給婆婆的養老錢也從原來的兩千塊,增加到了三千塊,可是婆婆卻還是嫌少,總是旁敲側擊的表示錢不夠花的。
張曼和崔俊一直跟婆婆一起生活,所以日常生活中的開銷自然也都由小兩口承擔了,從煤水電費,到買菜做飯,都不用婆婆出一分錢,而且婆婆也很少給自己買東西,張曼不明白婆婆有什麼地方是需要花錢的,而且還總是說不夠。
直到有一天,張曼才徹底地恍然大悟,終於知道了婆婆的錢為什麼不夠花了。張曼的小姑子崔雪(化名)雖然已經結婚了,可還是經常往娘家跑,每次都是空著手來蹭吃蹭喝,走的時候大包小包地往家拿,即使是張曼和崔俊結婚之後,崔雪也毫不避諱,一點都沒有收斂。
對於這些張曼都沒有計較,不過就是添雙碗筷,多張嘴的事嘛,可是漸漸地張曼卻發現,崔雪跟之前不太一樣了。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原先的崔雪穿衣打扮都是普普通通的,而現在的她,每次來的穿著打扮都不一樣,渾身的金銀首飾,而且還都是一身的名牌,這不禁讓張曼感到好奇,難道是崔雪換了工作,收入高了?
可是張曼從閒聊中得知,崔雪並沒有換工作,還是跟之前一樣,每月拿著兩千多的微薄工資,她的老公也是一如既往地沒有任何的長進。既然如此,那崔雪又是哪裡來的錢,可以讓她這麼揮霍呢?
張曼懷疑是自己的婆婆一直在暗中補貼崔雪,所以她開始時刻盯著婆婆的一舉一動,直到有一天她發現婆婆果然不出自己的所料,把自己每月給她的三千塊錢的養老金一分不差地不差地全都給了崔雪。
難怪小姑子最近的生活質量有所提高呢,原來自己一直養著的不是婆婆,而是恬不知恥的小姑子。張曼一氣之下直接就跟婆婆撕破了臉,她告訴婆婆以後養老的錢自己和崔俊替她存著,日常生活執行報銷制,有什麼需要花錢的地方,就拿著票來找自己報銷。
以張曼婆婆的性格怎麼可能就此服軟,她大罵張曼囂張跋扈,虐待自己,還要找自己的兒子崔俊來評評理。可當崔俊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後並沒有站在自己媽媽的那一邊,而是同意了張曼的做法,崔俊表示要給自己的媽媽養老他無話可說,但是讓他養崔雪,他可不願意當冤大頭。
既然親兒子都這樣說了,張曼的婆婆也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她只好按照張曼的意思,實施報銷制了,而崔雪也從此斷了媽媽的補貼,又回歸到原來的生活了。
03
有的時候,兒女不孝並不是子女的本質有問題,也有可能是老人的態度有問題,古人云母慈子孝,只有父母做到位了,兒女自然就會付出孝心了。
再加上父母的偏心,和兄弟姐妹的沒有自知之明,那就更加容易讓老人得不到他們預期的孝心了。
雖然張曼明察秋毫,及時止損,制止了婆婆用她和崔俊的錢來補貼自己女兒的行為,可是其他人或許就沒有那麼幸運了,為了避免自己被人算計利用,我們要從中學會一些道理。
一、父母為老不尊,做兒女的有權理性地選擇如何去贍養老人。
在現在的社會上,兒女不孝成為了一種人們最重視的話題。作為父母辛辛苦苦了一輩子,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了,他們自然會擔心孩子日後是否會好好孝順自己的問題。
如果父母盡心盡職,用心培養了自己的孩子,那他們大可不必如此擔憂,只要父母付出了真心,那就一定會有所回報,被真心對待的孩子也就自然會發自內心地去孝順自己的父母。
而那些為老不尊,只生不養沒有盡到父母的職責,一心只把自己的孩子當成是養老的工具,這樣的父母也沒有必要去糾結孩子孝順與否了,因為他們是不配得到孩子的孝心的,如果他們的孩子選擇拒絕贍養他們,那也都是情理之中的。
就像張曼的婆婆,她雖然不能算是為老不尊,但是她偏向自己的女兒,用兒子和兒媳的錢補貼女兒,這種行為對於張曼和崔俊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也是非常容易讓人心寒的。
想要獲得兒女們的孝心,首先自己要做到位,只有真心的付出,才會得到同等的對待,沒有付出卻只求回報,這是不現實的幻想。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二、做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能讓別人厭惡自己。
做人最難得的就是要有自知之明,只有看清楚自己所處的身份和地位,不做任何越界的事情,才不會讓別人心生厭煩。
無論是哪一種關係,都應該要保持好一定的距離,正所謂距離產生美,只有彼此之間拉開距離了,才不會做出越位的事情,只有這樣才能保持這段關係的長久。
越是自己最親近的人,越是最容易傷害自己,因為他們知道,憑藉著親密無間的關係,我們是不會去責怪他們的,所以他們也就會越來越肆無忌憚。
可是每個人的忍耐都是有限度,過分的對待,只會慢慢地消耗別人的忍耐,等到忍無可忍的時候,也就會是彼此訣別的時候了。
做人如果沒有自知之明,就只會讓自己身邊的人慢慢地遠離自己,為了維護好我們的各種關係,我們要看清自己的位置,不要做出任何越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