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酒和茶,你有故事,就來找我。點上面『關注』,你就是我的人了。
01
魯迅《而已集》:「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人們都曾有過誤認為悲歡相通的經歷,等到經歷的事情多了,就不會這麼認為了。兩顆心之間隔著肉體,彼此不是對方的影子,不可能悲歡相通。
很多時候,碰巧了一起笑一起哭,就誤認為是悲歡相通,其實並不是,只是一種主觀的認定。再加上人都喜歡偽裝,有時候還會同理心泛濫,使得有些人看似和你一起哭一起笑,其實這是在演戲罷了。
從自身出發去看待這個問題,更容易理解。別人悲歡的時候,你一定會悲歡嗎?不一定吧?但有時候,我們錯誤地認為不跟別人一起悲歡,會顯得太掃興,於是就開始演戲。演出來的真情實感,肯定不是真正的真情實感,所以也就談不上悲歡相通。
有心的人發現這個真相之後,就不會再奢求別人跟自己悲歡相通了。而無心人則不然,他們永遠也不會發現那個真相,總是要求別人跟自己悲歡相通,如果因此毀了一段人際關係,還會認為是別人的問題。
就像有些夫妻或婆媳鬧矛盾一樣,錯的那一方最大的問題,就是怪對方不跟自己悲歡相通,卻不知,這是他們自己的問題。
02
鳳霞在被婆婆要挾離婚的時候,選擇果斷同意,就是因為受夠了婆婆的無理要求。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詮釋就是:婆婆扇了她兩個耳光,轉頭遇到了開心的事,就認為兒媳應該跟她一起開心,應該把打她的事忘得一乾二淨。
別說鳳霞做不到,就連提出此種無理要求的婆婆本人也做不到。沒有人會在被人欺負之後,還假裝沒事跟別人有說有笑。
只不過,她和婆婆的區別在於,婆婆欺負她,卻沒有人欺負她的婆婆,兩個人的處境不同,沒有可比性。婆婆對她提出那種無理要求,純粹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和她的悲歡不相通的還有她老公,他就像職場中常見的那種喜歡和稀泥的同事一樣,當你被老闆欺負的時候,他非但不同情你,還怪你不懂揣摩老闆的心思。
並不是每個人都善於揣摩別人的心思,也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去揣摩別人的心思。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別揣摩別人的心思更累人的事了。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