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婆婆和兒媳婦之間,很難做到親如母女。即便婆婆善良不霸道,兒媳賢惠不強勢,也很難相處融洽,沒有半點紛爭和吵鬧。
父母偏心,難免會涉及到兒媳婦。畢竟兒子基本不太在意這些細枝末節,但兒媳婦卻不一樣。都說婆媳最好隔著一碗湯的距離,過遠過近的距離,都會讓彼此的缺點放大。
莫巧的婆婆,一直很偏心。明明都是兒子,婆婆卻只給小叔子買婚房給彩禮,給弟媳婦坐月子和帶孩子,甚至連拆遷款都全都一股腦塞給小兒子小兒媳。
01
莫巧和老公是自由戀愛的,當時他們的戀愛和婚事,都不怎麼被婆婆待見。婆婆甚至認為,農村來的莫巧配不上自己的兒子,要求兒子分手另找。
如果不是老公執意要娶莫巧,或許兩個人早就分道揚鑣了。也正因為婆婆的不待見,婆婆故意給莫巧下馬威。結婚時,婆婆沒買婚房沒給彩禮,只是一味地哭訴自己沒錢,兒子不該啃老。
莫巧感激老公的不離不棄,也很懂事地沒有跟婆婆鬧,主動放棄了婚房和彩禮。然而,她的懂事和體貼,卻沒有得到婆婆的感激。
莫巧懷孕生子時,婆婆都沒有來照顧,只會一味地把這個活推給莫巧的父母,說誰生的女兒誰伺候月子,她沒有義務。
02
原以為婆婆會一視同仁,既然不照顧大兒媳月子和孩子,那自然也不會照顧小兒媳月子和孩子。可莫巧卻發現自己錯得離譜。
小叔子比他們晚三年結婚,婆婆卻大手筆地一次性湊齊了婚房首付和10萬彩禮。之後弟媳婦懷孕生子,婆婆也親自在她家坐鎮,跑前跑後伺候著一日三餐。
而更讓莫巧覺得婆婆偏心地是,在他們結婚第8年,婆家拆遷分了一套房和80萬拆遷款。莫巧和老公都很興奮,如果按照兩兄弟平分,老公至少也能分到40萬。
結果,老公不但沒分到一半房子,連40萬也沒拿到,相當於分文沒有。莫巧有些不服氣,找到婆婆質問。婆婆卻理直氣壯地反駁她:我的房子我的錢,愛給誰就給誰,你一個外人管不著。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03
管不著婆婆的莫巧,滿臉沮喪地回到了自己家。之後,莫巧基本很少再登婆家門。即便逢年過節,她也只打發老公去問候一二,自己和孩子卻沒有露面。
原以為自己不打擾婆婆,婆婆也不應該打擾自己,可誰知道在2年後,婆婆就帶著2萬塊錢找莫巧養老,還說2萬塊錢是她所有的積蓄了,如今全都給莫巧,讓莫巧同意她在家裡養老。
莫巧覺得婆婆在開玩笑,2萬塊錢就想求來養老,這未免也太便宜了吧?要知道,婆婆這些年花在小叔子身上的錢,沒有兩百萬,也有一百多萬,這些錢,要是平分給兩兄弟,他們也有權利分走幾十萬。
莫巧不做他想,直接一口回絕了:2萬塊錢只是2個月的保姆費,一個月一萬,你要長期住下去,起碼得幾十萬。畢竟當年你給小叔子弟媳花了多少,就要補回我多少,分文不能少,否則你愛找誰養老就找誰,別找我。
婆婆滿臉不可置信地看著莫巧,印象中好說話容易拿捏的大兒媳,竟然變得如此強勢和見錢眼開。婆婆見說不通莫巧,只好拿上2萬塊錢灰溜溜地離開了。
結束語:
家產養老金全都給了小兒子, 卻把養老和照顧留給了大兒子,父母這樣的做法,是極其自私又偏心的。
自古以來,權利和義務是相輔相成的。子女享受了父母養育的權利,那麼子女就應該履行贍養父母的義務。而子女享受了父母家產的饋贈,自然也應該履行贍養父母的義務。
沒有人隨隨便便就能原諒一個人,更沒有人願意對曾經對自己落井下石的婆婆,不計前嫌,當成親父母來對待。
婆媳關係,本來就脆弱。如果婆媳之間,再沒有恩情和親情來牽扯,那麼婆媳之間,只能比陌生人還要冷淡和陌生。
你支持莫巧收下婆婆2萬塊錢給她養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