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和李阿姨的朝夕相伴中,感情很深。孩子一直管李阿姨叫奶奶,李阿姨對孩子非常疼愛,不知內情的人,只當他們是親奶奶和親孫子呢!
一轉眼5年過去了,在這5年里,孩子和自己奶奶接觸的時間寥寥無幾。偶然見面時,奶奶和孫子之間也不親近,在孩子的眼裡奶奶很陌生。
04
做了奶奶的人聚在一起時,通常都會講到孩子,會講得津津樂道的。陳春莉的婆婆因為沒有帶孩子,所以在那些奶奶中間總是插不上話,而且看見別人含飴弄孫,她也越來越覺得不是滋味了。
後來有一天,婆婆去學校里接孩子放學,結果孩子只是很禮貌地叫了她一聲「奶奶」,然後就高高興興地跑向李奶奶了。在孩子的眼裡,自己親奶奶遠沒有李奶奶來得親。
那一刻,婆婆的心裡無比失落,她感覺自己竟然連個保姆都不如。婆婆突然之間覺得自己不應該不帶孩子,弄得孩子現在跟自己沒什麼感情。
這之後,婆婆就不斷地往兒子家跑,總是給孩子送各種東西,尋找一切機會跟孩子接觸。對於兒媳,婆婆也討好似的拉近著關係,她想重新培養跟兒子家的感情。陳春莉工作很忙,既然婆婆來示好,她當然很高興地接受了。
到孫子上小學時,婆婆終於接替了李阿姨的工作。她每天負責接孩子放學,再給孩子做各種好吃的等,家裡有了一個活蹦亂跳的孩子,老夫妻倆充滿了歡樂。
05
孩子總是誰帶他,他就跟誰親,親奶奶沒有帶他,他自然對親奶奶的感情淡了。那些不願意帶孩子,卻又想讓孩子跟自己親的奶奶們,還是別白日做夢了,要知道有付出才有回報。
老話說隔代親,即使婆婆對兒媳有意見,也不應該把這種不滿發泄在孫子或孫女身上。孫子孫女是自己家的骨肉,做爺爺奶奶的疼愛他們,他們的心裡才會有爺爺奶奶。
婆婆辛苦了一輩子,到老了想享享福,這也是人之常情。但其實享享福和帶孩子,並不衝突的,能夠享受含飴弄孫的樂趣,這也是在享福。
家裡有一個小生命,一會兒哭,一會兒笑,這家裡才充滿著生氣,充滿著歡聲笑語。婆婆積極地幫兒媳帶孩子,兒媳才會感激婆婆,這婆媳關係才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