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名小卒變為「高相」,地位的升高、皇帝的重用,讓高士奇越來越驕傲膨脹,得意忘形。
他不想結黨營私,卻又願被孤立,所以不得不去巴結明相;他想討主子開心,就在小太監那裡買書單,沒想到聰明反被聰明誤,明珠倒台,他的醜事也曝光,皇帝也不再信任和重用他,讓他休致回籍。
罷官之後的他很迷茫,想修書不知所長,想入觀去修來世,但這輩子都沒活明白,哪有臉來談來生?一代才子落魄到無用武之地,這是何等的悲哀!可這又能怪誰呢?
一個難得糊塗,一個自作聰明,兩個高士奇,兩種不同的命運。如果你是他,又會做何選擇呢?
03、河伯轉世的治水奇才陳天一
陳潢陳天一,生於浙江嘉興,和高士奇也算是老鄉,但他比高士奇大8歲,比徐乾學小6歲,應該算三兄弟中的老二。
天一從小聰穎博學,但不喜八股,縱有滿腹才學卻屢試不中。自幼生於水邊,讓他不僅擅長水性,還對農田水利書籍十分感興趣,曾到寧夏、河套等處實地考察,精心鑽研治河之道。
康熙16年,黃河再次決口泛濫,河道總督靳輔路過邯鄲時,無意中看到呂祖庵內有一首題壁詩:「四十年中公與侯,雖然是夢也風流。我今落魄邯鄲道,要替先生借枕頭。」不由得對寫詩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這個才氣外露的青年就是陳潢陳天一。
靳輔在和陳潢的交往中,發現他不僅學識淵博,竟然還是個治水天才,於是真誠地邀請他做了自己的助手,二人也結下深厚的情義。
那一年,陳潢34歲,靳輔38歲。
電視劇里二人是忘年交,但歷史上靳輔只比天一大4歲,二人是朋友也是兄弟,他們志同道合,性情相投,同心協力治理黃河,七年間確保安瀾無恙,令皇帝驚喜不已。
康熙南巡時,猜出靳輔治河有功背後必有能人相助。靳輔也趁機向皇帝引薦陳潢,把功勞多推在他的身上,並希望皇帝能委以大任。
康熙大喜,後來又賜陳潢以僉事道銜,參贊河務。雖不是什麼大官,但至少是萬歲爺欽點,這回陳天一可以名正言順地輔佐靳輔治河了。
但就在他想繼續好好施展自己的宏偉抱負時,徐乾學的弟子郭琇卻上了一封奏摺,彈劾靳輔失職,陳潢也沒倖免於難。
原來,陳潢因屯田一事,觸犯了許多地主豪紳的利益,郭琇狀告陳潢「攘奪民田,妄稱屯墾」,將其押解歸京,而靳輔也因管理疏忽而革職待辦。
十年辛苦和功績毀於一旦,還被他人栽贓陷害,陳潢又氣又急,連向皇帝申辯的機會都沒得到,入京不久就病死了。可惜,一代治水之良將51歲就這樣含恨而終,讓世人悲憤不已。
靳輔雖被革職,但仍為陳潢申辯平冤,終於讓其沉冤得雪。陳潢的同鄉又將其治河論述,編輯整理成《河防述要》,成為後世治河者最好最實用的教科書。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