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婆的四個子女雖然都沒有大富大貴,但家庭和睦,子孫孝順,平時只要是自己額的家裡有什麼事情,自己的哥哥姐姐們都會想方設法的幫助自己,然後讓自己的生活過得好一點。村裡人一提到她,都會嘖嘖讚嘆,羨慕她好福氣,這輩子有這麼幾個好女兒也是很值得的了,尤其是那些過得不如意的老人。
村裡的曬穀場上,是人們茶餘飯後消遣的地方。人們或是自帶小板凳,或是席地而坐,說一些家長里短的閒話。他們聊到身邊的很多人,每次聊到這些他們的表情也都是變了又變,說到三婆時,就會很困惑,同樣是一碗飯養兒女,她為什麼教得這麼好?每次聽到這裡,張長貴老人就會不屑地撇撇嘴,說:「她要沒錢的話,我才不相信兒女們會對她這麼好。」
十年前,三婆的老伴進城時被一輛車給撞了,人當場就沒了,肇事司機賠了三十萬。張長貴所說的錢就是這個,有錢嘛,晚輩們自然就孝順了。
張長貴過去身邊也有錢,和老伴辛苦一輩子,平時不管是幹嘛,都想著多存一點錢,為了以後的生活,後來也就是自己不管是怎麼苦怎麼累,自己都會受著,後來通過自己的努力存了二十多萬。老伴一死,三個兒女鬧著要分錢,畢竟自己的丈夫死了,到時候也是應該要將財產分清楚了。張長貴就把錢分成了四份,一人一份,原本以為會感動子女,哪知道兩個兒子都覺得他不該給女兒,跟他鬧翻了,而女兒拿了錢,也很少管他了,平時出門了之後也很少回來,有時候也甚至是一個 電話都沒有打回來過一次,這讓他非常的心寒,但是又沒有辦法,畢竟女大不中留。上次,他得了個病,兩兒子沒來看他一眼,女兒倒是來過一次,但後來也不見人影了,這場病讓他花光了所有的錢,也對兒女徹底失去了信心。
這年,三婆突然住了院,四個兒女輪流伺候,但畢竟是油盡燈枯,一個多月後過世了。人們以為,她的子女們會給她風光大葬,可事實上,子女們非但沒有鋪張,反而很低調,他們只請了幾個抬棺人,和親戚們一起將母親送上了山,就這樣草草的將自己的後事安排了。據說,這是三婆的遺言,她說生前兒女們已經孝順夠了,不需要像別人那樣死了再孝順。
張長貴看得直搖頭,人的生死最為大,誰也不敢怠慢。前段時間老何死了,他那麼不孝的子女都給他風光大葬了,鞭炮屑從家一直鋪到了山上,真是聲勢浩大呀。誰都非常的羨慕自己去世之後還有那麼好的面子,也就是自己的兒女們給自己弄得,如果不是自己的兒女的話,到時候也還是非常的簡陋的,這個時候也就可以看明白自己養的是不是一個稱職的兒女了。可三婆呢,別看生前風光,可最後一程竟走得這麼冷清。什麼遺言,分明就是他們不捨得花錢嘛,自己的額兒女也不願意做這些,總是草草的就將自己埋起來了。
這天,三婆的大兒子根生也來到了曬穀場上。有人忍不住地問:「三婆一直跟著你生活,她的遺產你這個老大應該要分大頭了吧?」根生一愣,說:「我母親哪有什麼遺產?哦,我知道了,你是說我爸的賠償款吧?那早就用光了呀。」張長貴不信,說:「不會吧,那麼多錢呢。」
根生解釋說:「你看,我和二弟蓋了兩套房子,她一人拿了十萬出來,然後我三妹的兩個兒子結婚,她拿了四萬,四妹家在城裡買房子,她拿了六萬,再加上平時給我們的,哪還有錢。」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根生是個老實人,從不撒謊,說的話可信度很高。可是,大家就更不明白了,既然三婆身邊沒有錢,那為什麼四個子女還這麼孝順呢?根生被大家問得愣住了,半天才說:「什麼為什麼?那是自家的老娘呀。」
一句話說得眾人面面相覷。大家突然想起了三婆生前,三婆夫妻對四個子女一視同仁,並沒有因為是兒子才寵愛,女兒就輕視。而且,他們家跟別人不同,別人不僅重男輕女,父母還特別溺愛最小的,他們家卻是以長為尊,吃飯必須等父母一起回來,有好吃的也必須由父母先吃第一口,然後依次下來,最小的反而吃得最差。
尊老敬幼,先尊老,再敬幼,這或許才是根生他們都孝順的原因吧。張長貴又想到了根生四兄妹的子女,驚訝地發現無一不是如此。他不由得長嘆一聲,原來自己跟三婆的差距就在這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