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女長大了,兒媳婦也沒有生二胎,因此周阿姨去到兒子家之後,生活得很輕鬆。每天就做做飯菜,做做家務,唯獨讓她不滿的是,孫女與她並不親,總是鬧著要去見自己的外公外婆。
在兒子家住了大半年,周阿姨身上的毛病,也慢慢顯現出來了。周阿姨很清楚,這些毛病,都是在幫女兒帶外孫累出來的。兒媳曾經不滿過,讓周阿姨去找女兒養老。
但兒子卻沒有發話,因此,周阿姨依舊心安理得住在兒子家。畢竟,誰出錢買房誰就有話語權。
只是周阿姨身上的毛病,越熬就越嚴重,最後迫不得已被逼住院。兒子提議,讓自己姐姐請假來伺候幾天,等兒媳婦年假到了,再輪流照顧。
可周阿姨卻不同意,她認為自己都病成這樣了,兒媳婦就應該辭職回家照顧她。為了逼迫兒媳婦答應,周阿姨還大言不慚地說「兒媳婦不辭職,我不會住院」。
周阿姨認為,兒媳婦工作不重要,工資也不高,哪裡有女兒的工作重要?更何況,女兒都嫁人了,那麼照顧婆婆的義務,自然就是落在兒媳婦的頭上。
兒子迫不得已,只好把這個要求告訴兒媳婦,結果兒媳婦二話不說,當天晚上收拾行李,帶著孫女就回了娘家。再之後,不管兒子如何懇求,兒媳婦都不願意回家,還放下狠話:婆婆不走,我們娘倆就不會回家。
兒子被逼無奈,只好自己請假照顧周阿姨。可周阿姨卻內心極度不滿,她認為兒媳婦就是故意用這樣的方式去報當年的月子之仇。只是她想斥責兒媳婦,兒媳婦也不往她跟前湊,她也找不到任何機會。
兒子照顧了一段時間後,就頂不住壓力,給周阿姨出了兩個主意,要麼請姐姐來照顧一段時間,要麼花錢請護工,姐弟倆各分攤一半。畢竟母親是為了姐姐的孩子累倒,那麼姐姐自然也有義務出錢出力。
但周阿姨卻沒辦法跟女兒開這個口,要是她真的這樣要求女兒出錢又出力,女婿又不知道該如何跟女兒吵架鬧矛盾了?只是兒媳婦死活不回頭,周阿姨卻也拿她沒有一點辦法。
03、婆婆不是親媽,兒媳不是親閨女
我們總是說,在婚姻生活中,婆媳永遠是繞不開的一道坎。可是婆媳矛盾是如何產生的,我們卻很少去關注。總認為,不管是什麼原因產生的,媳婦都應該忍氣吞聲,畢竟婆婆是自己愛的男人的母親。
很多人總勸兒媳婦適可而止,為人大度一些。可是在我看來,兒媳婦之所以不願意請假去伺候婆婆,究根到底還是因為當年的事情,沒有得到解決。
婆婆和丈夫總是認為,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了。可在媳婦的心裡,過去的事情,根本就過不去。沒有人體諒過她,沒有人去安撫過她的委屈和為難。因此,當婆婆需要照顧的時候,兒媳婦才會甩手不管。
有人總說,只要有愛,只要有真心,婆婆也能是親媽,兒媳婦也能是親閨女。但這前提是,婆媳之間的心結,能解開。兒媳婦的委屈,得到釋放和補償。如果什麼都沒有,談何原諒和大度?
你認為周阿姨的兒媳婦做得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