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群怪時,似乎會因為不止一人沾到了火元素,而出現意料之外的情況:納西妲先手,我們的火元素觸發燃燒;小艾咪登場產生一次範圍雷傷,並在後續持續造成雷元素傷害。
再那之後,擴散結果的出現為我先前的嘗試做了攔截。讓人沒想到的方向:它就一直在擴散火元素,即使奧茲同步在進行著協同攻擊,也完全無法抑制火紅色的蔓延。
這個結果讓人意外,但或許也是一個不錯的象徵。
如果說激化對付群怪不過是證明隊伍可行性的倔強,那麼火元素經由擴散的手,持續附著到一眾身陷納西妲e技能的怪物身上所產生的燃燒,才是真真正正完成了「覆蓋率」。
燃燒一秒跳4下,即使捨棄了激化反應也不見得會丟多少傷害。很大原因是原本嘗試的方向:以擴散效果來觸發激化反應。
顯然,這樣做的結果只會讓納西妲一個人得到收益,至於擴散出去的雷元素,不過是散兵的擴散傷害而已,根本微不足道。
若上述觀點成立,小艾咪和納西妲雖然丟失了激化的效果,但班尼特提供的加成依舊存在小艾咪與散兵身上,納西妲的e技能也會因為燃燒的緣故,間斷性造成草元素傷害。
先不說忘記了魔導緒論需要命中雷元素附著的敵人才有效果,就這個通過擴散火元素的燃燒,平滑度也不是激化能比的。
不得不說,這雀氏是一個讓我二度意外的體系。與其說激化隊,說燃燒隊指不定在對群時更加形象。
當然,都說到這裡了,對於養過這些角色的大家,dps心中也都多少有數,自然難免和雷國進行對比,即使不說傷害,就班尼特被搶,也需要一個合理的藉口:
眾所周知,將軍的強度是被大眾所認可的,尤其是可以被稱做代表的雷國,更是所有玩家心中的t0隊伍。
但將軍登場至今也已經很久了,不得不承認,這個隊伍也在逐漸出現薄弱點:
沒錯,非常顯而易見的體系打斷力過強。精英敵人尚且還可以接受,韌性低的小怪就容易被砍飛四散,搭配上隊伍內的香菱,可以說是一隊打斷的好手。
在很多時候,這一點導致了將軍只有在高層才能保證流程的穩定性,而行秋更換萬葉,所提供的聚怪更多是即時性的,真要穩定性其實遠不如溫迪,可傷害又是一方面問題。
就這種情況,低層小怪真是想都不敢想。
雷國只有回到高壓中,優點才會得到集中與放大,不僅在單體上,對群能力也將十分優秀。
平滑的輸出流程,無疑是雷國的最佳作戰環境,但如果是在面對12層低韌怪,真的難免頭疼。這時候適當更換隊伍是個便很好的選擇。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