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打工18年,只為幫女兒,73歲卻求兒子養老,兒媳:不可能

2022-12-08     言諾     4452

所以周霞一開始認為彼此客客氣氣,或者婆婆多幫大姑姐一些,少幫襯自己一點的想法,是不實際的。周霞意識到自己的想法和實際有出入,是從她和陳亮談婚論嫁的時候,就開始了。因為婆婆說兒子成年了,不能啃老;又說自己作為父母,很明事理,不干涉兒子的婚事。言外之意就是兒子想要和誰結婚,他們都沒意見,但是想要他們出錢,沒門

周霞有點哭笑不得,她倒不是非要公公婆婆出錢給彩禮,辦婚禮。但作為父母,兒子的婚事,能力範圍之內,是不是多少也要意思一下?尤其是周霞已經知道大姑姐結婚的時候,婆婆可是給了不少陪嫁的。這麼一對比,未免也太偏心了吧?但人總是會有僥倖心理,周霞雖然心裡不舒服,但還是安慰自己,想著是不是公公婆婆把錢都花光了。

所以相隔兩年的兒子的婚事,才會有心無力。但周霞的父母,心知肚明,沒有錢和沒有心、不重視,其實完全是兩碼事。未來親家如果真的是有心無力,那麼不出錢可以出力氣啊,但兩人對於兒子的婚事,就像是來參加喜宴的客人一樣。從頭到尾,就是婚禮當天露了一個面。周霞的父母心中嘆氣,但也沒對女兒多說什麼,因為他們知道,女兒聽不進去。

父母打工18年,只為幫女兒,73歲卻求兒子養老,兒媳:不可能

當然了,周霞在結婚後,隨著事情一件又一件發生,她對婆家,從最開始的僥倖到最後心灰意冷。結婚後不久,婆婆就提出要生活費,比老家家境差不多的家庭,提出來的金額還要多一些。周霞和陳亮,不想因為這些「義務」和兩位老人扯皮,就答應了。但隨後周霞就發現她幫大姑姐做了嫁衣。

因為公公婆婆拿了生活費,並沒有在家好好養老,而是外出打工了。聽說兩個人,每人都幹著兩份工,吃苦耐勞,活脫脫就是為了子女勞心勞力的好父母。但很可惜,兩人的辛苦付出,賺來的錢,都是給女兒的。對於陳亮和周霞,兩人不管不顧,除了要生活費的時候,聯繫一下,平常完全沒有機會見面。

逢年過節,也就是周霞轉帳給婆婆的時候,才會換來婆婆一句嘴上的噓寒問暖。其實周霞懷孕和坐月子的時候,趕上娘家母親生病,她是想過讓婆婆來照顧自己的。請阿姨不僅要花錢,而且沒有自己家裡人盡心。但婆婆總說誰身上掉下來的肉,誰心疼,自己要給女兒賺奶粉錢,沒空管兒媳婦。類似這樣的話,婆婆說了很多遍,在周霞需要婆婆幫忙的時候。

父母打工18年,只為幫女兒,73歲卻求兒子養老,兒媳:不可能

有幾次,周霞實在忍不住,說:「婆婆,你對大姑姐好,自然沒有問題。但你是不是忘記了,你還有一個兒子?不,你倒是也沒忘,你記得每月問我們要生活費,用到我們的時候,記得我們,用不到我們的時候,我們連過年都見不著你。我生孩子,坐月子,你作為婆婆,連來看我們娘倆一眼,你都沒做到,還怎麼指望我給你養老?

婆婆當時懟了她,說:「我有女兒,用不著你這個兒媳婦,不用擔心。」就這樣,周霞和陳亮兩口子這麼多年經歷的人生大事中,幫忙的只有周霞娘家父母,而從來沒有婆家人的影子。不僅如此,周霞這個兒媳婦,在公公婆婆的添油加醋下,在婆家的村子裡。成了一個見不得大姑姐好,因為公公婆婆對女兒好一點,挑撥兒子都不來看父母的壞女人。

周霞對公公婆婆心灰意冷,她無數次在心中冷笑,擔心兒子和兒媳婦問自己要錢,一直躲著兒子和兒媳婦,怎麼好意思把這口鍋扣在兒媳婦身上。不過周霞也懶得解釋,畢竟自己也不回老家過日子,隨便他們怎麼說了。她本以為,自己和公公婆婆這麼多年沒見,說句難聽一點的話,估計要到兩人過世,才能見到了。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