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在同樣的外在條件下,一個社交達人確實比一個社恐,更容易達到目的。原因在於社交達人,基本上都很懂得人情世故。所謂人情世故,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的處世之道。懂得人情世故的人,基本上都能妥善處理自己的每一種情感關係,換一句話來說,這樣的人,有分寸感和界限感,懂得見好就收。
當然了,社恐倒不是不懂得人情世故,大部分都是出於性格原因,不願意或者不好意思。而與懂得人情世故相反的人,就是不懂分寸,做人做事不知進退的人。這樣的人,別人和他的相處時間一長,不管彼此之間是朋友,還是同事,或者是親戚,都會讓別人厭煩,最後導致關係破裂。羅茜的大姑姐李嵐和婆婆就是這樣的人。
對於一個母親來說,女兒和兒媳婦,哪一個更重要?答案不言而喻,大多數母親都會選擇女兒。因為女兒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是自己辛苦養育長大的,是自己生命的延續。所以作為母親,更喜歡更重視女兒,無可厚非。相信大多數兒媳婦心中,也都清楚,親如母女,說到底也不是真的母女。
但睿智的婆婆,即使更疼愛女兒,也不會去損害兒子和兒媳婦的利益。自然了,作為一個女兒,結婚後也會是別人家的兒媳婦,更要懂得將心比心,不要和自己母親一起,去「欺負」別人家的女兒。羅茜和老公李鋒的婚事,娘家父母其實是不同意的,因為父母覺得李鋒的母親,偏心女兒。
父母認為,婚姻中攤上偏心眼的公公婆婆,以後肯定會有糟心事,兩人不希望女兒經歷這些。但羅茜沉浸在感情中,完全意識不到這些擔憂的重要性,她死活要嫁,最後這門婚事還是成了。都說不到黃河不死心,不撞南牆不回頭,大多數人,對於和自己判斷相反的意見,都是持否定態度的,除非自己遇上了。
羅茜就是在結婚後,遇上婆婆對待她和大姑姐完全雙標的言行時,才意識到父母婚前的勸阻,是有道理的。不過她和李鋒還是有感情基礎的,李鋒在生活中,其實也有維護她。只不過母親和姐姐都比較強勢,李鋒從小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長大,面對母親和姐姐,他的維護,也沒啥效果。
看在李鋒的面子上,羅茜對婆婆的偏心選擇了隱忍。她勸自己不要太在意,反正自己也從沒惦記婆婆的體己錢,婆婆想要幫襯女兒,就讓她幫襯好了。自己也不指望和婆婆之間的關係有多親密,客客氣氣就行,所以婆婆處處無視自己,就惦記著女兒,就讓她惦記好了。本來只是這樣,問題也不大,羅茜和婆婆以及大姑姐的關係,也不會變成最後的樣子。
但婚後第五年,大姑姐忽然就把房子買在了同一個小區,等羅茜兩口子知道的時候,都要準備禮金,慶祝人家喬遷之喜了。雖說買房子自由,加上這個小區是學區房,所以挑選這個小區,確實很正常。但再正常的事情,放在大姑姐身上,羅茜就覺得心中隱隱不安,她總感覺大姑姐和婆婆別有目的。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最關鍵的是,即使沒有別有目的,遠香近臭的道理,她不是不知道。更別提還攤上偏心眼的婆婆,之前和大姑姐的婆家有點距離,所以大姑姐很少過來指指點點,干涉自己的生活。通過婆婆,影響倒也還行。但現在是同一個小區,要是大姑姐三天兩天過來,和婆婆嘀嘀咕咕,然後做一些小動作,自己還怎麼過日子?
羅茜本以為這樣已經是最差的結果了,但她沒有料到,其實更糟糕。大姑姐一家人搬過來之後,幾乎是天天會出現在羅茜面前。大姑姐說之前和娘家距離遠,自己都沒有在母親跟前盡孝,所以現在就要多陪陪母親。一番話,情真意切,羅茜要是抱怨大姑姐天天來,似乎都不近人情了。羅茜想著反正就多聽點閒話,忍忍吧。
但她沒想到,婆婆在女兒的各種哭窮中,心疼女兒。反正女兒每天都過來看自己,那就順帶一日三餐都過來一起吃好了,這樣不僅省錢,人多還熱鬧。一開始,羅茜也沒意識到什麼問題,以為只是趕巧了。但後來她發現,一日三餐,差不多做好的時候,大姑姐一家人就出現了,如果不是婆婆提前通知了,是不會這麼準時的。
羅茜很生氣,大姑姐在享受娘家利益的時候,倒是一點都沒臉紅,給母親養老卻躲得遠遠的。羅茜進這個家門以來,就看到婆婆給大姑姐錢,卻從沒見到大姑姐給婆婆花過一毛錢。不過這是她們母女之間的事情,羅茜雖然不爽,但也不想扯皮。所以她作為兒媳婦,和老公李鋒一起,給婆婆養老,也沒什麼問題。
但現在大姑姐一家三口,一日三餐都在這邊吃,算怎麼一回事?養了婆婆不算,還要連帶著養大姑姐一家嗎?羅茜和婆婆以及大姑姐攤了牌,表示不接受大姑姐一家三口一日三餐都在自己家裡吃。婆婆不以為然,即使羅茜表示因為大姑姐一家三口過來吃飯,這個月的生活開銷漲了快2千了,自己兩口子辛苦賺錢,可不是為了幫忙養大姑姐一家的。
但婆婆還是覺得沒什麼大不了,說李鋒只有一個姐姐,多來往一下,很正常,還表示自己女兒只是回娘家看母親,是羅茜太計較。當然了,大姑姐也是這個說法,說自己只是來看母親,吃飯是順帶而已,弟媳婦可真小氣。羅茜氣笑了,她心裡清楚,大家都挑軟柿子捏,就像網上有人說,為什麼別人敢一再欺負你?因為欺負你,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
不用付出任何代價,就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不費力氣,又得益自己的事情,有多少人捨得拒絕?自己要是這一次隱忍了,那麼像大姑姐和婆婆這樣,得寸進尺,不懂得見好就收的人來說,肯定會習慣成自然,最後想要獲得更大的好處。於是羅茜和李鋒商量之後,決定成全大姑姐,既然李嵐口口聲聲要天天看到母親,那就一起住吧。
羅茜悄悄收拾好自己和老公孩子的東西,並且安排婆婆和大姑姐出門玩,等兩人回來的時候,羅茜已經搬家了。本來羅茜是準備半年後再搬家的,也準備帶上婆婆,不過現在,她決定不當老好人了。她把眼下的房子掛出去出租,然後面對大姑姐的質問,說:「你不是一天見不到娘家母親,就不安心嗎?那就接過去一起住吧,我成全你。」
愛是相互的,萬物有因果。父母慈,子女孝;頭十年看婆婆,後十年看兒媳婦。這兩者之間,就是因果循環。你們說羅茜的決定,冷血嗎?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有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在同樣的外在條件下,一個社交達人確實比一個社恐,更容易達到目的。原因在於社交達人,基本上都很懂得人情世故。所謂人情世故,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的處世之道。懂得人情世故的人,基本上都能妥善處理自己的每一種情感關係,換一句話來說,這樣的人,有分寸感和界限感,懂得見好就收。
當然了,社恐倒不是不懂得人情世故,大部分都是出於性格原因,不願意或者不好意思。而與懂得人情世故相反的人,就是不懂分寸,做人做事不知進退的人。這樣的人,別人和他的相處時間一長,不管彼此之間是朋友,還是同事,或者是親戚,都會讓別人厭煩,最後導致關係破裂。羅茜的大姑姐李嵐和婆婆就是這樣的人。
對於一個母親來說,女兒和兒媳婦,哪一個更重要?答案不言而喻,大多數母親都會選擇女兒。因為女兒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是自己辛苦養育長大的,是自己生命的延續。所以作為母親,更喜歡更重視女兒,無可厚非。相信大多數兒媳婦心中,也都清楚,親如母女,說到底也不是真的母女。
但睿智的婆婆,即使更疼愛女兒,也不會去損害兒子和兒媳婦的利益。自然了,作為一個女兒,結婚後也會是別人家的兒媳婦,更要懂得將心比心,不要和自己母親一起,去「欺負」別人家的女兒。羅茜和老公李鋒的婚事,娘家父母其實是不同意的,因為父母覺得李鋒的母親,偏心女兒。
父母認為,婚姻中攤上偏心眼的公公婆婆,以後肯定會有糟心事,兩人不希望女兒經歷這些。但羅茜沉浸在感情中,完全意識不到這些擔憂的重要性,她死活要嫁,最後這門婚事還是成了。都說不到黃河不死心,不撞南牆不回頭,大多數人,對於和自己判斷相反的意見,都是持否定態度的,除非自己遇上了。
羅茜就是在結婚後,遇上婆婆對待她和大姑姐完全雙標的言行時,才意識到父母婚前的勸阻,是有道理的。不過她和李鋒還是有感情基礎的,李鋒在生活中,其實也有維護她。只不過母親和姐姐都比較強勢,李鋒從小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長大,面對母親和姐姐,他的維護,也沒啥效果。
看在李鋒的面子上,羅茜對婆婆的偏心選擇了隱忍。她勸自己不要太在意,反正自己也從沒惦記婆婆的體己錢,婆婆想要幫襯女兒,就讓她幫襯好了。自己也不指望和婆婆之間的關係有多親密,客客氣氣就行,所以婆婆處處無視自己,就惦記著女兒,就讓她惦記好了。本來只是這樣,問題也不大,羅茜和婆婆以及大姑姐的關係,也不會變成最後的樣子。
但婚後第五年,大姑姐忽然就把房子買在了同一個小區,等羅茜兩口子知道的時候,都要準備禮金,慶祝人家喬遷之喜了。雖說買房子自由,加上這個小區是學區房,所以挑選這個小區,確實很正常。但再正常的事情,放在大姑姐身上,羅茜就覺得心中隱隱不安,她總感覺大姑姐和婆婆別有目的。
最關鍵的是,即使沒有別有目的,遠香近臭的道理,她不是不知道。更別提還攤上偏心眼的婆婆,之前和大姑姐的婆家有點距離,所以大姑姐很少過來指指點點,干涉自己的生活。通過婆婆,影響倒也還行。但現在是同一個小區,要是大姑姐三天兩天過來,和婆婆嘀嘀咕咕,然後做一些小動作,自己還怎麼過日子?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羅茜本以為這樣已經是最差的結果了,但她沒有料到,其實更糟糕。大姑姐一家人搬過來之後,幾乎是天天會出現在羅茜面前。大姑姐說之前和娘家距離遠,自己都沒有在母親跟前盡孝,所以現在就要多陪陪母親。一番話,情真意切,羅茜要是抱怨大姑姐天天來,似乎都不近人情了。羅茜想著反正就多聽點閒話,忍忍吧。
但她沒想到,婆婆在女兒的各種哭窮中,心疼女兒。反正女兒每天都過來看自己,那就順帶一日三餐都過來一起吃好了,這樣不僅省錢,人多還熱鬧。一開始,羅茜也沒意識到什麼問題,以為只是趕巧了。但後來她發現,一日三餐,差不多做好的時候,大姑姐一家人就出現了,如果不是婆婆提前通知了,是不會這麼準時的。
羅茜很生氣,大姑姐在享受娘家利益的時候,倒是一點都沒臉紅,給母親養老卻躲得遠遠的。羅茜進這個家門以來,就看到婆婆給大姑姐錢,卻從沒見到大姑姐給婆婆花過一毛錢。不過這是她們母女之間的事情,羅茜雖然不爽,但也不想扯皮。所以她作為兒媳婦,和老公李鋒一起,給婆婆養老,也沒什麼問題。
但現在大姑姐一家三口,一日三餐都在這邊吃,算怎麼一回事?養了婆婆不算,還要連帶著養大姑姐一家嗎?羅茜和婆婆以及大姑姐攤了牌,表示不接受大姑姐一家三口一日三餐都在自己家裡吃。婆婆不以為然,即使羅茜表示因為大姑姐一家三口過來吃飯,這個月的生活開銷漲了快2千了,自己兩口子辛苦賺錢,可不是為了幫忙養大姑姐一家的。
但婆婆還是覺得沒什麼大不了,說李鋒只有一個姐姐,多來往一下,很正常,還表示自己女兒只是回娘家看母親,是羅茜太計較。當然了,大姑姐也是這個說法,說自己只是來看母親,吃飯是順帶而已,弟媳婦可真小氣。羅茜氣笑了,她心裡清楚,大家都挑軟柿子捏,就像網上有人說,為什麼別人敢一再欺負你?因為欺負你,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
不用付出任何代價,就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不費力氣,又得益自己的事情,有多少人捨得拒絕?自己要是這一次隱忍了,那麼像大姑姐和婆婆這樣,得寸進尺,不懂得見好就收的人來說,肯定會習慣成自然,最後想要獲得更大的好處。於是羅茜和李鋒商量之後,決定成全大姑姐,既然李嵐口口聲聲要天天看到母親,那就一起住吧。
羅茜悄悄收拾好自己和老公孩子的東西,並且安排婆婆和大姑姐出門玩,等兩人回來的時候,羅茜已經搬家了。本來羅茜是準備半年後再搬家的,也準備帶上婆婆,不過現在,她決定不當老好人了。她把眼下的房子掛出去出租,然後面對大姑姐的質問,說:「你不是一天見不到娘家母親,就不安心嗎?那就接過去一起住吧,我成全你。」
愛是相互的,萬物有因果。父母慈,子女孝;頭十年看婆婆,後十年看兒媳婦。這兩者之間,就是因果循環。你們說羅茜的決定,冷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