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不但減輕了家屬負擔,並且在家庭兒女陪伴的氛圍里,說不定病人能夠創造奇蹟恢復意識。
正是聽了專家的話,趙軍才想和婆婆商量想把丈夫接回家裡照顧,沒想到她的這個想法觸犯到了婆婆的禁忌。
張母固執的認為,醫生說過兒子有康復的希望,最重要的是她也看到了兒子住院這段時間的變化。
張忠輝住院這半年時間,從剛開始的完全昏迷,到後來能夠睜眼,再到脖子可以活動,除了沒有意識,兒子的一些動作正常人非常相似。
正是看到兒子在逐漸康復,所以張母才不想輕易放棄,她認為兒子按照目前這個康復進度,很有希望完全康復。
張母堅持不讓兒媳接兒子回去照顧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她知道久病床前無孝子的道理,父子尚且如此,何況是夫妻,兒子患病後張母不再相信任何人。
張母固執的認為,只有她一人才是真心處處為兒子考慮,做為母親,只要兒子有一絲康復的希望,她就絕對不會輕易放棄。
得知兒媳要接兒子回家照顧,張母覺得兒媳這是徹底放棄給兒子治病,她就決定先下手為強,一紙訴狀要求分割兒子留下的財產。
糾紛
趙軍收到婆婆的起訴書之後滿臉不解,在趙軍看來,自己的丈夫還在,婆婆就要爭奪財產,簡直要把她逼入絕境,讓她和一雙兒女流落街頭。
趙軍找到婆婆對質時,婆婆只是說她也是為了自己兒子張忠輝,她現在不相信任何人,只想拿到錢之後,繼續為兒子治病,直到兒子康復。
無論趙軍如何給婆婆解釋,丈夫恢復意識的希望非常渺茫,婆婆堅決不信,她固執的堅持著自己的想法。
趙軍哭著問婆婆:「賣房之後,你讓我們母子三人以後如何生活?」
婆婆聽到這句話之後,沉默了一陣,然後眼中含淚的說了一句:「你有你的兒女要養,我有我的兒子要救,我沒有別的辦法!」
兒媳的一句話道出了無盡的心酸,婆婆的一句話也是滿滿的無奈。
如果有選擇張母何嘗不知兒媳的兒女是自己的親孫兒孫女,只是孫兒孫女只是為生計,而她的兒子卻是為了續命。
在孫輩和兒子之間一定要做出取捨之時,張母只是選擇了兒子而已,她不覺得自己的做法不妥。
聽了婆婆的話之後,趙軍也意識到了婆婆的護子之情,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她能體會到婆婆的感受。
思考了整整一晚,趙軍徹底想通之後也徹底釋然了,她決定不跟婆婆再爭了。
既然婆婆執意要傾家蕩產也要給兒子續命,不管結果如何,她決定支持婆婆一把,既為了成全婆婆,也為了最後幫丈夫一把。
第二天趙軍找到婆婆,決定把她和丈夫一大一小兩套房子全交給婆婆,為丈夫治病欠的債趙軍也全部獨自擔下,唯一的條件就是讓她帶走兩個孩子,不再承擔照顧丈夫的責任。
聽到兒媳的話,張母一時有點不敢相信,這就意味著兒媳要凈身出戶,張母原有的想法只是讓兒媳交出大房子,她準備賣了繼續給兒子治病。
兒媳一夜的突然變化讓她有點不敢相信,張母專門聯繫了女兒商量了一番,商量之後張母表示可以把小房子留給兒媳和兩個孩子住,但被趙軍拒絕了。
最終,張母如願的拿到了兒子的全部財產,但她一點也高興不起來,這不是她要的結果,但她又不得不這樣做。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趙軍作為一個母親,為了自己的一雙兒女考慮,希望給兒女留一個能遮風擋雨的地方。
張母也是一個母親,為了給兒子續命,不得不逼兒媳賣房,讓孫子孫女跟著母親離開家這個庇護所,不是做奶奶的無情,實在是迫不得已而已。
都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趙軍在丈夫陷入困境後的做法值得稱讚,即便期間表現出一絲「自私」,也是人之常情,希望她帶著兩個孩子能夠堅強的面對以後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