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半夏
插圖|源於網絡
前言
婆婆不是媽,兒媳不是親閨女。要想婆媳關係好,必須得將心比心,相互體諒和理解。只有如此,才能婆媳友好相處下去。這樣的思想理念,很多人都會有,可卻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
這個年代,罵婆婆的兒媳有很多,可忘恩負義的兒媳也不少。有些兒媳仗著老人的兒子喜歡自己,結婚前要房要車要彩禮。結婚後,又不斷要求婆婆帶孩子出生活費。所以更多時候,老實巴交的父母,為了兒子,只能忍氣吞聲,淪為兒子兒媳的帶薪保姆。
01
顧阿姨今年58歲,和老伴有兩個孩子,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女兒比兒子要大三歲,早就出嫁了。雖然顧阿姨沒有重男輕女的想法,也在日常生活中,儘量做到對兒子女兒一視同仁。可老伴比較偏寵兒子,這也導致了顧阿姨或多或少都偏重兒子一些。
女兒結婚時,女婿給了十萬彩禮,而顧阿姨不願意女兒嫁過去太難看,於是就陪嫁了八萬嫁妝。就這樣,還被老伴念叨個不停,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陪嫁再多,對她再好,也成為了別人家的人。
02
雖然如此,但顧阿姨還是儘量在能力範圍內對女兒好一些。她不想女兒因為娘家的關係,被婆家刁難和看不起。後來兒子結婚時,兒媳要了房子又要車子,還要了二十萬彩禮。對於這些,顧阿姨和老伴都全力滿足了,就為了讓兒子順利結婚。
因為兒子很喜歡兒媳,總是護著兒媳。為了不讓兒子擔心,他們婚後,顧阿姨也待兒媳很好,視若己出也不為過。平時兒媳從不用下廚,也不需要做任何家務,每次回娘家,顧阿姨總是給她提前準備好大包小包的禮品。家裡生活開銷,也是顧阿姨出錢。有時兒子還房貸壓力大,他們還得補貼一些錢。
03
因為顧阿姨認為,自己的女兒出嫁了,指望不上,以後就只能指望兒子兒媳養老了。所以她認為怎麼對兒媳好,都不為過。兒媳生下孫女時,顧阿姨很高興。不但盡心盡力伺候兒媳月子,還出手大方給了兒媳兩萬塊錢。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