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中國,婆媳關係,一直是夫妻關係繞不開的一個坎。在一些兒媳的眼裡,公婆就應該毫無條件,毫無怨言對自己付出。
因為他們不是單純為了她,而是為了他們的兒子。因此,兒媳總是自以為是,高傲自大,目空一切,好像公婆對她好就是應該的。
在這樣的思想灌輸下,兒媳變得自私不懂感恩。總是拿不應該當做應該,拿好當成壞。在她的眼裡,只顧著自己,卻不會考慮別人感受。
可即使婆婆在兒媳這裡受到了冷遇,但大多數婆婆還是不敢輕易跟兒媳鬧翻。因為一切都是為了兒子,為了兒子忍氣吞聲,忍辱負重。
其實,婆婆應該要認清楚,對於那些不識好歹,不懂感恩的兒媳,你對她再好也換不來她的好。與其這樣,還不如不吵不鬧,乾脆瀟灑過自己的老年生活。不摻和也不干涉,同時謀劃好自己今後的養老生活。
02
張大媽和老伴,很幸運,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兒女雙全。兒子沒結婚之前,老兩口一直很熱情、健談,人也很開朗。可兒子結婚之後,老兩口就變得很沉默、很冷淡了。
兒子要結婚時,張大媽開心得不得了。掏出家底給兒子買房買車,兒子兒媳要什麼,他們就買什麼。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反正總不能讓兒子受委屈。
相反女兒出嫁時,他們反而比較冷淡。女婿給了十萬彩禮,他們最終只陪嫁了五萬嫁妝回去。就這樣,他們也不覺得有什麼過錯,因為兒子始終是外人,只有兒子兒媳才能給自己傳宗接代。
03
兒子結婚了,家裡最後一件大事終於完成了,張大媽以為一家人從此可以和和美美過日子了。可誰知道,兒媳進門後,張大媽卻每天愁眉不展,心情壓抑。
農村老人沒有什麼退休金,以前還有些田地種糧食賣錢,可如今田地也沒了,靠著國家發的一個月百來塊錢的補貼,也頂不了多少用處。
可即便如此,張大媽還是從牙縫裡省錢下來,給自己買菜做飯,補貼兒媳。可這樣做,也並不能得到兒媳的好臉色。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