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07年,深圳坪山一男子看著有點「簡陋」的生產基地說:2015年,我要做中國第一,2025年,我要做世界第一!
「噗嗤」,有人笑了,大家都覺得他還是太年輕了,創業你以為是開玩笑?
這個男子正是一路艱辛走來的王傳福。
「寒門貴子」似乎都有著各種的艱辛,也有著太多鼓舞人心的故事,電池界的大佬王傳福就是這樣的典型人物。
他幼年父母雙亡,靠著哥哥嫂子完成了自己的學業,更讓人感動的是,為了供這個小叔子念書,嫂子將唯一的嫁妝變賣。
在王傳福成功的道路上,他們付出了太多太多,好在一切「守得雲開見月明」,當初那個無父無母的孤兒成了他們最耀眼的那顆星星。
01
1966年,他出生在安徽蕪湖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共有兄弟姐妹8個,王傳福排行老七,上面有1個哥哥,5個姐姐,下面還有一個妹妹。
要說這樣的家庭別說寒門貴子,就是供孩子念書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好在王傳福的父親思想比較進步。
他是村上有名的木匠,比起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收入要稍微好那麼一點點,他深知沒有文化恐怕永無出頭之日。
他的8個孩子都進了學校的大門,父親對他們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讀書不但可以改變命運,更能開闊你的眼界。」明明一個農村家庭,卻充滿了濃濃的書香味。
家庭雖然貧窮,卻充滿了溫馨,父母的不偏愛,不重男輕女的做法,造成了他們兄弟姐妹相互幫助的性格,一家生活其樂融融。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1979年,13歲的王傳福經歷了人生第一個苦難,他的父親積勞成疾,患上了嚴重的肝部疾病。
貧窮遇到了病魔無疑是雪上加霜,家裡沒有多餘的錢治療,很快父親便與世長辭,臨終前,他教育孩子們:「以後不管遇到什麼困難,你們都要相互幫助,共同努力,更不能荒廢自己的學業。」
父親的離開讓這個家再也沒有了往日的歡笑,但是父親臨終前說的話他們都牢牢的記在心裡。
家裡的頂樑柱倒下了,母親更是日夜辛苦的勞作,可是在農村一個女人僅靠著家裡的那點土地,又怎麼能支撐這麼多孩子念書呢?
5個姐姐也漸漸長大了,很快便嫁人了,妹妹也被母親安排在親戚家寄養,哥哥也停學賺錢供王傳福念書。
一家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然而,福無雙至禍不單行,1981年,母親身染重病,帶著對父親的思念離開了人世,這一年他15歲。
在母親的墓碑前,哥哥王傳方對弟弟說:「從小就屬你學習最好,你一定不能放棄,哥哥再辛苦也一定要供你念書。」
王傳福的心裡卻五味雜陳,他也心疼哥哥,可是只有自己好好學習,才能告慰父母在天之靈,他含著淚點點頭。
02
這一年王傳福15歲,剛剛參加完中考,雙親的離世,讓他學會了堅強和獨立,只是臉上再也沒有了孩童般天真的笑容。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這些比起失去至親的痛來說都不算什麼。
唯一值得開心的就是他考上了重點高中,這就意味著,只要繼續努力,一定能考上好的大學。
在高中他廢寢忘食的學習,不分晝夜。王傳方也在外面披星戴月的工作,含辛茹苦。他們都在朝著共同的目標努力。
王傳方所賺的收入基本供弟弟念書了,眼看到了適婚年齡,可是這一貧如洗的生活,家徒四壁的房子,又有哪個女孩看得上呢?
很多人都勸王傳方:「你還是先賺彩禮錢吧,自己都顧不過來,還要供弟弟念書,誰知道他以後怎樣呢?山窩裡還能飛出鳳凰嗎?」
可是不管別人怎麼說,王傳方就堅信一條:「只要弟弟能念書,自己就一直供應他。」
父親的教導一直在他記憶中,曾經歡樂的家庭他永遠也不會忘記,就算山窩裡飛不出鳳凰,可是只要能改變弟弟的命運,他就算付出再多也值了。
這是一個家庭的信仰,刻在每個家庭成員的心裡,正是因為他的擔當和責任心吸引了一個女孩,同村的張菊秀。
小時候她就特別喜歡王家的氛圍,後來王家的種種悲慘經歷,讓她也深感惋惜,對於王傳方的做法她更是敬佩不已。
況且他們從小青梅竹馬,彼此了解,還有什麼比這更好的姻緣嗎?可是當父母知道後卻強烈反對:「王傳方這個人是不錯,可是他那條件你跟著他能享福嗎?你同情他我們可以理解,但是不能耽誤自己的一生啊。」
可是善良勇敢的張秀菊卻沒有因為父母的話退卻,反而大膽的反駁:「我不是同情他,是崇拜他,我嫁人也不是為了享福,是為了一起努力。」
就這個大膽的衝破陳舊思想的女孩,在王傳福未來人生道路上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所謂「長嫂如母」,她詮釋的淋漓盡致。
03
在張秀菊的堅持下,父母只好同意了這樁婚事,沒有任何彩禮,也沒有大擺宴席,只是領了證,一家人吃了一頓飯就算完婚了。
很多人覺得哥哥成家以後應該會停止供應弟弟的學費了吧,畢竟這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哪個做女人能接受這樣的生活方式呢?
包括王傳福的心裡也忐忑不安,但不是因為怕哥哥不給自己念書,而是他覺得這樣會不會打擾到哥哥的家庭。
這天,他終於鼓起勇氣,對哥哥說:「哥,你看我們村念到高中的也就我一個人,我是不是也可以不念書,出去打工?」
話還沒說完,就被哥哥劈頭蓋臉的罵了一頓:「我供你念書不是讓你出去打工的,是希望你能走一條自己喜歡的路,才不辜負我的付出,學費你不用擔心,我有的是力氣。」
看著哥哥氣的臉紅脖子粗,王傳福的心裡有種說不出來的感覺,而這一切都被張秀菊看在眼裡,她語重心長的對王傳福說:「你只管好好學習,我和你哥就算在砸鍋賣鐵也會供你讀書的,不要辜負了你的天賦。」
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唯一的路就是讀書,而自己的弟弟聰穎機智,如果因為貧窮而放棄學業他們會遺憾一生。
哥嫂的話,給了王傳福無盡的希望和力量,此刻他終於明白,唯有好好學習,才能對得起那些幫助自己的人。
供弟弟念書是他們唯一的信念,如果說哥哥的出發點是因為親情,而嫂子確是愛屋及烏,真正的善良大度。
嫂子張秀菊還是想著辦法給王傳福補身體,自己則穿的都是別的給的舊衣服,「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可是她自從進門後愣是沒有給自己添過一件衣服。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哥哥常年在外打工賺錢,家裡就是張秀菊一個人在打理,她要帶孩子,要干農活,要做家務,可是儘管再辛苦,卻從來不抱怨。
這一切王傳福都看在眼裡,此刻的嫂子已經不是嫂子了,和自己的母親又有什麼區別呢?他在心裡暗暗發誓:一定要考上好的大學,來報答哥哥嫂子。
功夫不負有心人,1983年,他考上了中南礦冶大學,也就是現在的中南大學,看著錄取通知書,一家人激動地淚流滿面。
然而接下來的事情卻又讓他們陷入了困境。
04
雖然哥哥一直在打工,可是僅靠著體力賺的那些錢根本沒有任何存款,眼前給弟弟籌學費的事情刻不容緩。
嫂子便挨家挨戶的去借錢,可是在那貧窮的農村,又有多少人家有存款呢?眼看著嫂子為借錢東奔西走,日漸憔悴,王傳福能想像她是怎樣對別人卑躬屈膝,陪著笑臉請求人家的。
他心裡羞愧不已,嫂子仿佛看穿了他的心事,笑著說:「我們籌錢是為了讓你學習,又不是供你享樂的,有什麼好愧疚的,你要是實在不過意就好好學習。」
王傳福用力的點點頭,有這樣的嫂子,這樣的為自己未這個家付出,他還有什麼理由說放棄呢?只是在心裡一遍又一遍的對自己說:「哥哥,嫂子,我一定好好學習,以後好好報答你們。」
他說的都是真心話,只是那時候的他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會有一天變成電動汽車界的王者。
眼看就要開學了,學費東拼西湊的還差一點,家裡能賣的都賣了,親朋之間能借的都借了,最後嫂子一咬牙:「我還有點嫁妝,賣了湊學費。」
話一說出口,王傳福呆住了:「嫂子,這可是你嫁妝啊,不行,我不答應。」其實張秀菊的嫁妝也就是一對金耳環,是她母親當初給她買的,也是母親對她的祝福。
王傳方也在沉默,一邊是自己妻子的嫁妝,一邊是弟弟的學費,他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張秀菊卻說:「這些我也用不上,等你以後有出息了再給嫂子買回來。」
其實他怎麼不知道嫂子有多在意這對耳環,因為他看到了嫂子眼睛裡的不舍,張秀菊又看了一眼那東西最後放在盒子裡包起來遞給丈夫:「拿去賣掉吧。」
他們一家將改變命運的籌碼全都壓在了王傳福的身上,王傳福也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他一直堅定不移的朝著自己的目標去努力,去拼搏,因為在他身後有人默默的支持他。
靠著嫂子賣掉的這些嫁妝,他終於可以念大學了,雖然他童年的命運是坎坷的,好在有哥哥嫂子的幫助,他終於可以在人生的道路上自由的奔跑了,大學就是他新的起點。
05
這是王傳福第一次出遠門,看著學校的大門,他心情無比的激動,這是他的夢想啊,如今這種心情怎麼能用言語表達呢?
而遠在近千里之外的哥嫂也很不放心王傳福一個人在長沙,經過商量,他們決定一家人不分開,最後在王傳福驚訝的眼睛裡看到了哥哥嫂子的身影。
「哥,嫂子,你們怎麼來了?」
「我們怕你在外地不習慣就一起來陪你。」哥哥拍著弟弟的肩膀說道。
他們在學校附近租了一個簡單的房子,平時買一些水果,零食來維持生活。
王傳福在中南大學讀的是冶金物理化學系,他對這個非常感興趣,也是這個專業讓他在以後的發展中有了實力。
大學和高中不一樣,在這裡王傳福才真正開闊了視野,也知道了自己要做什麼,而不再是盲目的學習了。
他懂得了怎樣安排人生,知道了怎樣選擇,大學的四年,他的獎學金足可以支付自己的學費和生活費,終於不再需要哥哥的資助了。
他拿到的第一筆獎學金就是給哥哥嫂子一人買了一件衣服,看著自己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弟弟,如今正在一步一步出人頭地,抱著衣服,他們的眼睛濕潤了。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憑著堅持不懈的努力,1987年,王傳福大學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成了公費研究生,此時的他在村裡那可是絕無僅有的研究生。
他從那個人人同情的孤兒,變成了不可多得的「高材生」,經過了貧窮,苦難的洗禮,他不服輸的精神註定有著不一樣的人生。
王家終於「寒門出了貴子」,王傳福的翻身指日可待。
在這裡他他如飢如渴的吸收著知識,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在學校要是問王傳福在哪裡,大家回答只有一個:「不在班級就在實驗室。」
確實整個學校放眼望去,沒有幾個人如他這版瘋狂的學習,實驗的結果,化學的公式無時無刻不在他腦子裡播放。
3年的研究生不但讓他增長了見識,擴展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於他未來的發展有了一定的基礎。
1990年,王傳福畢業後在導師的極力推薦下,留在了總院的301室工作,這是他事業發展的起點。
06
這時候的他面對的是「鹼性鎳鎘鎳氫二次充電電池」的重大課題,他不但技術有著突破,工作也一絲不苟,不到一年的時間便被提升為該院301室副主任。
在成長的道路上,王傳福從未放鬆對自己的要求,1993年,又被晉升為研究院下屬公司深圳比格電池有限公司的總經理。
1995年的一天,王傳福在報紙上看到一條信息:出於環保考慮,日本宣布放棄本土鎳鎘電池生產。這讓他眼前一亮!
要知道當時不管是摩托羅拉還是諾基亞等手機都需要鎳鎘電池,但是這種電池卻長期被日本壟斷技術和市場,一塊小小的鎳鎘電池就能賣到上千元,而這正是他的專業。
「日本不造鎳鎘電池了,電池市場必然面臨著巨大的供給缺口!」他之前所有知識的積累,讓他有信心打造屬於中國人自己的鎳鎘電池。
不管是時代造就英雄還是英雄造就時代,總之王傳福贏得了「天時地利人和」,作為研究電池出生,他感覺到了千載難逢的好時機。可是事情卻遠沒有他想的那麼單純。
當他給領導建議上馬這個項目的時候,高層卻沒有立刻響應,一下子掉頭做新的事情,會影響到很多既有的利益分配。
可惜,時光不待人!
王傳福一下子就被這僵化的思維給打敗了,他知道,如果想把這件事做成,就得擁有絕對的主導權,而這個權利在工作內是不可能得到的,除非......
學以致用,他要用自己學到的知識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是哥哥嫂子知道他的想法,卻非常迷惑:「你是說你要辭掉鐵飯碗,自己經商?這個好嗎?」
對於那個時候的人來說,有一個高收入高科技的鐵飯碗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啊,他們不理解他為什麼要放棄。
但是他們相信自己的弟弟不會胡來,哥哥說:「不管你做什麼我都支持你,雖然你說的那些我不懂,但是我相信一定有你的原因。」
哥哥的話讓王傳福信心倍增,在所有人的瞠目結舌下,他丟掉了鐵飯碗,全心的研究自己的事業。
1995年2月份,王傳福向在房地產業做得風生水起的表哥呂向陽借款250萬,在深圳成立了比亞迪公司,專攻電池市場,從最初的20多個工人用3年的時間,成為了「電池大王」。
2007年,比亞迪在香港上市,規模也在不斷的擴大,就連股神巴菲特以持股將近10%的比例投資比亞迪。
事業有成的王傳福並沒有忘記自己的哥嫂,他在自己的對門給哥哥嫂子買了房子,他們還像之前一樣,一家人每天在一起吃飯。
還將他們安排在自己公司里任職,看著王傳福如今的風光,哥哥不免感嘆:總算沒有辜負父母的託付!
小結:
王傳福的長嫂的賢良淑德詮釋出了華夏民族傳統美德。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遠的路,小時候的一切經歷和不幸都轉化為有志氣、有骨氣、拼搏創新的營養成分,成就了今天的王傳福,沒有營養的土壤怎麼能種出碩大無比的果實?
海壓竹枝低復舉,風吹山角晦還明!
哥嫂竭盡全力助弟弟完成學業,成就事業,弟弟常懷感恩,回報哥嫂,仁愛之情如此循環,成就了幸福,和諧的家庭,生活因此而美好,人生無處不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