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下班的時候,李倩收到老公王彬的消息,說婆婆在家門口撒潑打滾,他實在搞不定,讓李倩不要加班,儘量早點回家。雖說老公發的是文字信息,不過李倩已經能想像出這個場面,畢竟不是第一次了。她心中冷笑,反正自己已經是個惡媳婦了,也不差這一次。王彬這個人,什麼都好,就是對偏心眼的父母,狠不下心來。
李倩雖然不能接受,但也能理解,畢竟是生養自己的父母,有些事情,確實做不出來,有些話,也說不出口。李倩回到家的時候,婆婆果然還在家門口,左鄰右舍都從開著的窗戶里,伸頭看熱鬧。雖說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加上婆婆來鬧過好幾次,孰是孰非,左鄰右舍也都清楚。但擋不住人都是愛湊熱鬧的,所以也讓婆婆更加有了表演的慾望。
婆婆的目的,李倩自然知道,她想讓李倩去醫院把公公剩下的一半醫藥費給結了,她覺得丟不起這個人。然後還不夠,還要接兩人來家裡養老。換一句話來說,公公中風偏癱,婆婆想讓李倩兩口子,出錢又出力,以後就跟著大兒子兩口子住了。李倩的答案和之前付一半的錢的時候一樣,婆婆說她要去和親朋好友訴苦,讓李倩丟人。
李倩笑著重複了一遍之前在醫院說過的話,然後不忘告訴婆婆,請她務必要去村裡到處說。畢竟不到處說,這件事情怎麼能讓大家都知道呢?李倩說:「不是只有你一個人長了嘴巴,也不是只有你一個人是聰明人,你看丟人的是我們,還是你寶貝的小兒子兩口子。」或許會有人覺得李倩冷血和不孝順。
認為公公婆婆再不好,也是長輩,而且事情已經過去了,就應該翻篇。但李倩不這麼認為,因果循環,每一個人現在的處境,是好還是壞,都是當初自己的言行和選擇造成的。既然是自己選擇的路,那結果就應該自己來承擔。李倩承擔了當初執意要嫁,所帶來的一切後果。那麼公公婆婆也應該承受當初自己偏愛所帶來的結果。
說白了,大多數的女人,在嫁進婆家的時候,都想著做一個好兒媳婦的,李倩曾經也是。是公公婆婆偏心的言行,一步一步把她逼成「惡媳婦」的。李倩和王彬是一個村的,也就是說公公婆婆偏心眼這件事情,無須打聽,她在婚前就知道。這也是為啥李倩的父母,一開始不同意這門婚事的主要原因。
李倩自然也知道其中的弊端,但愛情這種東西,不是說你想避開,就真的能避開的。李倩就是和王彬看對了眼,相愛了。娘家父母拗不過,只能同意,不過也提前和她說了,讓她有心理準備。偏心的公公婆婆,是事實,以後不要指望婆家有什麼幫助。能不造成拖累,就已經算是萬幸了。果不其然,兩個兒子,相差一年的兩場婚禮。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不管是婚禮的規模,還是彩禮這些,都可以用天差地別來形容。就連婚房,也是大兒子結婚的時候,哭窮,說買不起,但小兒子結婚就有了。有看不過去的人,話里話外指責公公婆婆太偏心,怎麼能連表面功夫都不願意做了呢?但婆婆說:「我們自己的錢,想給誰花,就給誰花。」一句話,不僅堵了別人的嘴,也堵了李倩的嘴。
是啊,錢在誰手裡,自然是誰說了算,李倩無話可說。婚後一開始,李倩還是王彬一起,和公公婆婆同一個屋檐下居住,因為兩人沒有單獨的婚房。李倩每月按時給生活費,還承擔了家裡幾乎所有的家務活,還給公公婆婆買了不少衣服和營養品。但依然暖不了兩位老人的心,不僅如此,還被各種編排和刁難。
一年後,不僅李倩受不了,王彬也看不下去了,最終兩人藉口換了工作,搬出去租房子住。後來李倩和公公婆婆見面的時間就少了,因為公公婆婆不喜歡大兒子兩口子回去,總擔心會被占便宜。李倩曾經都懷疑過,會不會王彬不是公公婆婆親生的孩子,所以才會和小叔子,這麼區別對待。再後來她懷孕,生產,坐月子,以及後面的日子。
李倩和王彬這個家庭經歷的所有事情,公公婆婆都沒有參與,自然也談不上有任何幫助了。女兒7歲了,都不怎麼認識爺爺奶奶,因為他們這7年來,沒來過多少次。李倩夫妻倆,帶著孩子回去的次數自然也不多,原先住在村裡的老房子裡,公公婆婆都不樂意兩人回去。更別提現在住在小兒子家裡,自然就更加不願意看到大兒子兩口子了。
小叔子兩口子,說要過兩人世界,所以雖然結婚比較早,但孩子卻是最近兩年才準備要的。弟媳婦生下兒子之後,婆婆高興壞了,在問我們要生活費的時候,提出要分家。婆婆的意思是兩個兒子都有了自己小孩,等於是成家立業了,所以應該要分家。李倩和王彬其實心裡也清楚,他們是分不到什麼東西的。
而且這幾年兩人自己也努力,在李倩娘家的幫助下,貸款買了房子和車子。有房有車,孩子聽話,工作穩定,也算是幸福了。但不指望歸不指望,等到真的什麼都沒有分到的時候,李倩和王彬也很失望。尤其是王彬,直接就紅了眼眶,他是知道父母有積蓄的,一毛錢沒分給自己也就算了,怎麼會連村裡的老房子都沒自己的份?
婆婆說自己老兩口跟著小兒子養老,財產和房子都給小兒子,天經地義。面對王彬的傷心,婆婆信誓旦旦,說:「你放心吧,我們死都不會找你的。」如果公公婆婆能說到做到,也不會出現後面的鬧劇了,隨著年齡上去,公公婆婆身體出現了病痛。每一次住院,只要需要的費用比較多,婆婆就會心疼小兒子,來李倩家門口鬧上一通。
最後基本上都是李倩兩口子承擔了大部分的錢,才算把事情翻篇。次數一多,李倩和王彬都不能接受了,也準備下次再發生這樣的事情,不管婆婆怎麼鬧騰,都不會額外承擔費用。眼下這次,是公公忽然中風偏癱,小叔子和之前一樣,把人送到醫院,然後給王彬來了電話,就算是完成任務了。公公在醫院住了十天,小叔子兩口子愣是一次都沒來過。
連電話都沒打幾個,可即使這樣,婆婆還是一個勁幫小兒子找藉口,說小兒子兩口子忙。李倩氣笑了,只有小兒子兩口子忙,大兒子兩口子就不忙了?自己和王彬忙前忙後,一句好話沒落著,婆婆還嫌棄送來的飯菜不合胃口。再多的惻隱之心都被婆婆的言行給磨沒了,公公要出院的時候,李倩保留繳費憑證,故意只付了一半。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李倩就是想看看婆婆,她這次怎麼幫心愛的小兒子找藉口,沒有人給她支付剩下的一半,還怎麼出院。結果自然是一直拖著,小叔子知道要付這麼多錢,直接就關機了。李倩哭笑不得,也低估了婆婆的厚臉皮,婆婆習慣成自然,再次跑來李倩家門口鬧騰。而且這次不僅想要錢,還想要李倩兩口子接老兩口養老。
不管怎麼偏心小兒子,怎麼幫小兒子找藉口,李倩的婆婆對很多事情還是心知肚明的。小兒子靠不住,接下來照顧老伴的事情,還得要靠大兒子兩口子。但她忘記了,這世上任何感情都是相互的,有血緣關係的親情是如此,沒有血緣關係的婆媳之間更是如此。
想要回報,自然要先付出,天下從來就沒有免費的午餐。當初只給了王彬這個兒子基本的吃穿,那現在他反哺兩人基本的生活費;當初不願意在能力範圍之內,幫襯一把李倩這個兒媳婦,所以現在李倩只願意提供基本的協助義務。看上去冷血,實際上就是因果循環。這件事情的最終結果,是王彬的弟弟扛不住壓力,把剩餘的錢給支付了。
至於老兩口的去處,李倩的意思很明確,不管是住養老院還是繼續住在小叔子家裡,反正她只承擔應該承擔的一半費用。多了一毛錢都沒有,當然了,情緒價值,也是不會提供的。婆婆一把鼻涕一把眼淚,衝著王彬說:「你媳婦怎麼能這麼冷血,做事這麼狠。」王彬苦笑:「媽,你做初一,她做初五,你怪不了她。」
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