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太直播首秀太火爆,銷量破3億,因賣廉價品遭10年老粉取關——引言。
都說宇宙的盡頭是直播帶貨,一向不差錢的向太也開始了直播帶貨模式!在某短視頻平台有900多萬粉絲的向太,她的第一場帶貨也備受粉絲們期待。
12月19日,向太進行的第一場直播,就成績斐然,直播間也異常火爆,開播10分鐘最高在線就拉到了80萬人,銷售額更是突破了3億。
本來一路勢頭大好的向太,但卻因為在直播間內涵汪小菲張蘭「床墊事件」,而遭到網友爭議。
甚至有買到貨的網友,對其行為感到不忿,紛紛發起退貨申請,更有甚者,還有向太十年老粉對她也大感失望,默默取消了關注。
這一切都是因為,向太在售賣一款床墊時,說了一句令很多網友反感的台詞「你們買回去可以送女朋友,送老婆,分手的時候可不能要回來,離婚了更不要要回來」。
最後,向太還不忘加了一句「做人要大氣一點!」
很明顯,向太也吃到了剛落幕的汪小菲和大S的瓜,畢竟這場互爆隱私的罵戰實在太火爆了,搞得人盡皆知,所以向太想要「蹭熱度」帶貨,也是無可厚非的。
不過,令網友不滿的是,她的話里滿滿內涵意味,疑似在內涵汪小菲和張蘭很小氣,離婚後還向前妻索要一張床墊,也太沒有格局了。
但是熟知事件全貌的網友都懂,汪小菲從未要求大S退還床墊,只是當時太氣憤,說了一句「床墊都不換」。
不知道向太是不是被一些媒體誤導了,導致於這瓜,吃得也不太全面。
眾所周知,張蘭在直播間一向是有格局的,之前利用熱度帶貨床墊時,還曾向直播間粉絲保證「憑離婚證就可以免費換我們的床墊」,可見張蘭的格局之大。
而大S向汪小菲索要生活費,要求法院查封他的財產,他也只是被逼急了,才在社交平台上持續輸出,並且喊話具俊曄,諷刺他吃軟飯,是一個窩囊廢,連一張床墊都不捨得換,而並沒有向大S索要床墊的意思。
所以向太的話一出,很多直播間的網友紛紛吐槽她「蹭熱度也要看清楚再說」,還有網友說道「先管好你的兒子」。
這樣一對比,支持張蘭的網友也是非常地多,畢竟汪小菲和大S風波結束後,隨著大S口碑的崩塌,張蘭的口碑卻蹭蹭上漲,許多人都開始佩服這位精力充沛60多歲的老母親。
這也導致一開始在向太直播間下單的網友,有很多人都提交了退貨申請,哪怕是黃金也選擇退款,大家都認為向太既然想在內地帶貨,就應該懂得尊重人。
張蘭經過這一戰,已然「一戰成名」,公然內涵網友們心中的「新晉網絡紅人」,勢必會遭到抵制。且不少人也覺得,向太本身這種做法,也很沒品。
甚至連一位粉了向太十年的老粉,也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對向太太失望,並宣布脫離了粉籍,在網絡上曬出了取關向太的截圖。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不過,這位網友此舉不光是在力挺張蘭,也是覺得向太「之前向太日常分享的都是珠寶鑽石,如今卻帶貨9.9的產品,無疑是在自降身價」。
眾所周知,向太入駐短視頻兩個月的時間,粉絲數量就迅速積累到了940萬,都是憑藉她往日犀利的行事作風,積累的口碑和人氣。
而且她入駐某音後,日常的分享也是價格不菲的珠寶鑽石,讓網友一窺,普通人難以企及的上流社會生活,這也是快速累積高人氣的秘訣。
但現在帶起貨來,也學起「土味」帶貨方式,用快節奏,強洗腦留住觀眾,而且滿屏都是「九塊九的廉價商品」。
且更遭到網友無情吐槽,「這些產品恐怕她自己根本不會用」。
第一次帶貨的向太,明顯有很多專業硬傷,被網友吐槽向太在廉價產品面前茫然無措,只知道商品價格,對產品卻一無所知。
而看過張蘭的直播的網友都表示,張蘭的直播間就顯得有趣得多,不僅可以了解到最新的八卦,而且張蘭有時會親自動手示範做飯,在張蘭的直播間,明顯情緒價值有了釋放地,哪怕不買商品,還能得到不少的歡樂。
相比之下,向太的直播間,就顯得過於「割韭菜」了,幾塊錢十幾塊錢的東西,自己不都不用,卻讓網友們來「交智商稅」,著實有些不地道。
不過,直播首秀的向太雖有不足,但不得不說,向太玩轉流量能力太強,不僅在直播前就營造了噱頭,而且還進行了一波強有力的宣傳。
向太要直播的消息,還是來自於娛樂圈眾多明星大咖錄製的祝福視頻傳播,這是她在直播前的完美預告。
其中包括鞏俐、李連杰、古天樂、陳小春、關之琳、劉嘉玲等一眾明星,可以說是娛樂圈近乎一半的「元老級人物」,甚至連春晚都請不到這麼多明星,卻都在為向太的直播直播首秀保駕護航。
有了這波明星的宣傳,果真為向太接下來的直播成功造勢。
12月19日中午11點,向太開始正式直播,剛一直播,直播間粉絲就以驚人的速度增長。開播十分鐘,直播間就湧入了80萬網友觀看。
對於普通主播來說,這樣的流量似乎並不敢想像,甚至連「網紅界頂流」小楊哥,直播間觀看人數最多時,也只有幾十萬,相比於向太的直播間流量,還是差了很多,可見向太直播首秀的火爆程度。
不得不說,張蘭和向太給人印象都是「母強子弱」,如今向太也在63歲的年齡進軍直播帶貨,雖然第一次直播時遭到一些爭議,但也是勇於拼搏的表現,更加為向佐樹立了榜樣。至於她後續會不會跟張蘭一樣,在直播間博眼球造話題引流量,那就難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