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叔這人沒什麼本事,卻要面子,因為自己窮,愣是沒來過小高家,小高一直誤以為二叔是定居在爺爺所在的城市。
其實二叔是離婚之後沒地方去,才搬回父母家裡的。
換句話說,他是離婚之後直接選擇了啃老,賴在父母家裡了。
在小高眼裡,二叔和三叔一起照顧爺爺,是非常孝順的,實際情況卻是二叔遊手好閒吃父親的退休金過活,為了不那麼難看,他在家負責做家務、做飯。
而三叔嫌他啃老,一直不怎麼和他講話,因為心疼父親,所以經常買吃的拿過去。
三叔心知肚明,買了吃的最後也是落進了二哥的嘴裡。
但是只要能少花點父親的養老錢,三叔就當是喂狗了,所以不和他哥計較。
三叔啃老的事,姑姑也是知道的,那時候在這種傳統的家庭里,女兒不負責養老,也不能對哥哥們養老的事指手畫腳,她索性去了外地,眼不見心不煩。
小高的父親是長子,但是因為常年住在外地,對家裡情況不清楚,不知道二弟啃老。
後來,老爺子老了、病了,住進了病院,小高父親和母親輪流請假去伺候老人,小高正巧趕上暑假,就替父母去病院伺候爺爺,讓他們好好上班,不用來回奔波了。
就是這段伺候老人的經歷,才讓小高一家人看懂了局勢。
老爺子每次病重去搶救,二兒子都急得上躥下跳,大罵醫生護士,事後就逼著父親做公證,要讓他把錢和房子都留給自己。
小高很生氣,他父親也很憤怒,沒想到家裡出了這麼一個「孝子」,真是丟人!
他們從三叔和鄰居嘴裡聽說老二啃老的事,小高想:把爺爺伺候好了,就一定要和二叔斷絕往來,不要和這種人交往!
可是父親太善良了,他說:「畢竟這些年老二在家裡住著,他就算是吃著老人的養老金,也是天天做飯、天天伺候,老人有個頭疼腦熱的,還都指望著他照顧。」
父親根本不想和老二爭財產,老爺子去世之後,他把那些錢都分給了弟弟妹妹們。
小高勸父親別再摻和二叔的事,可是二叔卻又來哭窮。
二叔說,那些錢不夠他生活的,他也要為自己養老考慮。二叔想讓大哥幫他介紹工作,要那種吃喝不愁、工資不低、幹活不累的。
小高聽了直翻白眼。
父親當然找不到這麼好的工作給他,索性答應他每個月給他1千,讓他存著,以後就是養老錢了。他美滋滋地回去了。
禍不單行,就在爺爺去世後的第5年,小高的父親也因病去世了。
小高料理了父親的喪事,就在下葬的當晚,二叔又找來了,他說:「長孫責任重,你爸答應我的事,你也不能推脫。每個月1千,這錢你得給我吧?」
小高定睛一看,二叔竟然又找了個對象,倆人滿臉寫著「算計」,真是什麼鍋配什麼蓋,啥樣的人找啥樣的人。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