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則看著台下成千上萬的觀眾也難免會緊張。
可當他在燈光的照射下,
站在台上唱著《朋友》時,
他的自信又回來了,一夜之間成為了「臧哥」。
到了九十年代,臧天朔的事業越發紅火,
他的音樂夢也算是因為一首《朋友》圓夢了。
通過唱歌、發專輯賺來了不少錢,
臧天朔便用這些錢開了一家酒吧,想著以酒會友。
臧天朔身邊有人勸:「酒吧畢竟不是什麼正經的營業場所,你開個琴行也行啊。」
臧天朔對這些勸告一概不理,
他始終堅信:「我開酒吧可以掙錢也可以聊音樂,一舉兩得。」
此後的臧天朔似乎便因為酒吧魔怔了,
他開了一家又一家酒吧,
然而這些酒吧都是做的賠本兒的買賣,
最後的最後都是以關門結尾。
其實酒吧關門是必然的,
臧天朔是典型的大男子主義,
酒吧是給他帶來了以酒會友的目的,
但也成為了他關門的原因。
每次來的顧客久而久之和臧天朔成為了好哥們,
臧天朔好面子又大方,當朋友來酒吧玩的時候,
他都會財大氣粗地說:「不用了,我請你們了。」
可想而知,不收錢哪裡賺得到錢經營得下去呢。
不過酒吧的一次次關門並沒有阻斷臧天朔開店的想法。
2000年,臧天朔與朋友合資開了一家迪吧,
剛開始臧天朔在店裡駐唱,
還叫來一些圈裡的朋友一起來唱歌,
為這家新開的店吸引了不少顧客。
都說親兄弟明算帳,臧天朔與朋友還不是親兄弟,
朋友眼看店裡的生意越來越好,
臧天朔將功勞全部歸功於自己。
他找到臧天朔:「你什麼意思啊,是想自己一個人吞下這家店?」
臧天朔也絲毫不可氣:「怎麼著,這家店的生意這麼好全靠我。」
朋友負氣離開了迪吧,在附近又重新開了一家,
並且還是專門為了搶臧天朔的生意。
一來二去,這兩個曾經的朋友相互積怨也越來越深,
竟在一個夜黑風高的晚上約架。
他們各自帶了一些人,雙方都談不攏,
最後竟然有個人被臧天朔這邊的人殺害了,
當時這場事件影響不小,
連警察都全城通緝那個失手的人。
臧天朔知情不報,將那個人私藏在自己家裡,
最終被警察查獲後,
那個人立馬改口:「別抓我,是臧天朔讓我動手的。」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