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家兄弟不和,我夾在中間受氣,如今父母不在了我還要回娘家嗎?
自從三年前母親去世後,我總共就回了三次娘家,第一次是二哥的女兒結婚,第二次是大哥生病住院,第三次是今年清明給父母上墳。
雖然娘家離我們只有十幾公里,坐摩托車也就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但我卻一次也不想去了,除非是很重要的事,否則,我寧可做個沒有娘家的女人,也不想在那邊受氣。
娘家的兩個哥哥原本關係融洽,自從娶了媳婦過門後,兩人的關係慢慢地冷淡了,發展到最後,又變成了緊張。
兩人都是妻管嚴,女人在枕頭邊一吹風,心裡的天平立馬偏向了各自的媳婦,然後都說對方的不是,長此以往,他們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沒有哪一方能夠做到換位思考一下,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作為爹媽的唯一一個女兒,他們的妹妹,我夾在兩個兄長之間,做不到左右逢源,相反,還左右為難,處處受氣,弄得里外不是人。
父親早逝,我們兄妹三個都沒有讀過多少書,每人初中畢業後就都早早輟學了。
當時兩個哥哥都沒有成家,我出來外面打工,沒有能夠支配自己的工資,我打工所掙到的錢,除了留下少部分做生活費外,其餘的都寄回家,名為贍養母親,實則為兩個哥哥攢錢。
這種情況一直到兩個哥哥相繼成家了,我才有了自己的余錢,可這時候,我也到了應該出嫁的年紀。
兩個哥哥的經濟條件不是很好,我嫁在本縣,娘家提出的彩禮明顯超出了我們這裡一般的範圍,我老公跟我是同一個製衣廠里的,為人比較和氣,沒有對這個彩禮提出異議。
只是我娘家的嬸娘私下裡跟我說,我和老公對我的娘家人應該是不錯了,有這樣的妹妹和妹夫,是我這兩個哥哥的福氣。
我們夫妻倆在製衣廠工作,工資相對比較高,因此,雖然已經嫁出去了,但是娘家兄長的某些經濟上的困難,能夠幫助的我儘量幫,數量大的,等他們有錢了再還,數量小的,就直接免了。
比如娘家的侄子侄女讀書,如果剛好碰上我們回家,見到他們成績好,一高興了,我會丟給他們千把幾百塊錢當作獎勵。
這些錢對於有錢人來說,可能不算什麼,但是對於打工的我們來說,這不是一個小數目。
按理,有這樣一個處處為娘家人著想的妹妹,兩個哥哥應該對我沒有異議了,可是沒有,自從娶了兩個嫂子進門後,他們對我的態度有了很大的變化。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