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婆婆,付出再多,也得不到兒媳的尊重,別再犯傻了

2023-01-09     言諾     5950

有一種婆婆,付出再多,也得不到兒媳的尊重,別再犯傻了

有一種婆婆,付出再多,也得不到兒媳的尊重,別再犯傻了

有一種婆婆,付出再多,也得不到兒媳的尊重,別再犯傻了

心理學認為,尊重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自尊,另一類是來自他人的尊重。

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別人對待我們的態度,一方面來自於我們對待他人的態度;另一方面來自於我們對待自己的態度。

通俗地講,在任何一段關係里,只有自己先學會尊重自己,別人才會在這個基礎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你。

說到底,一個人能夠在別人那裡得到多少尊重,很多時候是取決於自己對自己的尊重。

然而,很多人並不明白這其中的道理。她們只知道一味地付出和討好,把自己的姿態低到塵埃里,希望以此換來別人的尊重。

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只會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卑微,只會讓別人越來越瞧不起她。

有一種婆婆,付出再多,也得不到兒媳的尊重,別再犯傻了

鄰居張阿姨,今年55歲,老伴很早就去世了,她一個人含辛茹苦地拉扯大一兒一女。

如今兩個孩子都出息了,大兒子在大城市發展定居,娶了一個城裡的女孩;小女兒也結婚生子了,女婿待女兒極好,時常會回來探望張阿姨。

張阿姨多年的辛苦付出,終於見到了回報,看著兒子和女兒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張阿姨內心感到很欣慰。

然而,張阿姨並沒有清閒多久,隨著兒媳進入孕晚期,張阿姨就義不容辭地要去城裡照顧兒媳了。

在張阿姨看來,自己的晚年是需要靠兒子和兒媳養老的,所以現在趁自己身體硬朗,還能為兒子兒媳分擔,就要多幫幫兒子和兒媳,這樣自己的晚年才會有著落。

說實話,張阿姨對待兒媳比親生兒子都還好。

每次做飯都專門做兒媳喜歡吃的菜;新鮮的應季水果,不管多貴都給兒媳買;家裡的家務從來不讓兒媳做一點……

張阿姨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竭盡全力地對兒媳好。但就算這樣,兒媳還是對張阿姨各種排斥,幾乎不和張阿姨說話,對張阿姨做的飯菜挑三揀四,寧願挺著大肚子去吃路邊攤,也不願意在家裡吃張阿姨做的飯菜。

其實,不止如此。張阿姨對兒媳的付出不被珍視,在孩子出生之後尤為明顯。

現在年輕人都很注重科學育兒,張阿姨的兒媳尤其重視,所以,在張阿姨帶娃之前,兒媳特意給張阿姨制定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