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里也有咖啡屋、書屋、清吧、烘培等等,容人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也有去過的人驚喜地發現,古鎮的夜空可以看到星星。
沙溪古鎮的夜晚可以看星星
春季三四月,沙溪最美的時候,站在高處,遙望沙溪壩子,那是一幅非常漂亮的田園風光畫。
沙溪鎮的千畝油菜花競相綻放,遠處一片片的油菜花,一塊塊綠油油的麥田,黃綠相間。村頭的梨花、桃花開得正艷,恍惚間就像當年的武陵人一樣,一不小心走進了桃花源。
三四月間沙溪鎮的油菜花海
每個去沙溪的遊客,都會去沙溪古鎮的玉津橋走一走。玉津橋頭有一個小屋,屋內供奉的是山神、土地神、橋神和路神。當地白族人家無論是求學趕考、婚喪嫁娶、外出經商還是起房蓋屋、春種秋收、生老病死時都會祭祀橋神,以祈求萬事順利平平安安。
玉津橋
讓心靜下來的,還有一些街邊上隨處可以的有趣標語,比如這句:「老人、孩子和夫妻,最需要的是體貼、愛護和理解。」
可愛的標語
美麗鄉村 「重生」故事
馬幫來了又走,沙溪興了又落。
因現代公路網的興起,這個曾經是馬幫進入藏區險途前最後的繁華小鎮,在20世紀70年代滇藏公路通車後逐漸落寞下來。然而,正是這份「落寞」,讓沙溪古鎮沒被「開發」所打擾,大量的古舊建築、街巷、樹木得以倖存。
當然,沙溪古鎮同樣面臨著各地鄉村普遍存在的基礎設施落後的問題。很多年輕人紛紛選擇離開,古鎮上的民居也漸漸空了。
沙溪能夠以美麗鄉村、恬淡宜居的形象重回大眾視野,背後的「重生」故事更為動人。
宜居古鎮
2001年,一位瑞士學者造訪。隔年,沙溪寺登街被世界紀念性建築基金會列入「值得關注的101個世界瀕危建築遺產名錄」。
隨後,「沙溪復興工程」啟動,首要的工作便是改善薄弱的基礎設施。為當地引入水沖廁所,大大改善了人居環境。
為了保護古鎮的原有風貌,維護古鎮協調的建築風格,20多年來,工程人員在修復古鎮傳統的石板路時,會先將路面全部挖開,把所有的供水、排水、排污、消防、電纜以及電網等等管道線路都埋入地下後,再重新進行復原。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