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沙溪古鎮:太偏僻得唯一倖存!千年繁華何止「有風」?

2023-01-22     昀澤     22943

雲南沙溪古鎮:太偏僻得唯一倖存!千年繁華何止「有風」?

寺登街曾是鹽馬古道上的繁華中心集市

歷史上的寺登街,被稱為「南塘」。明後期因興教寺修成,才改稱「寺登四方街」寺,指「興教寺」,「登」是白族語,意思是地方。位於興教寺旁邊,呈方形的街子,這就是「寺登街」的名稱由來。由於此街保存完好,被世界紀念性建築基金會專家譽為「茶馬古道上唯一倖存的古集市」。

它位於沙溪壩子中央,一邊是鰲峰山,一邊是母親河黑惠江從它身旁經年流淌。依山傍水,這是一個地理位置極佳的風水寶地。

走進寺登街,凝視街上的古道、古屋、老馬店時,仿佛能聽到千百年前的馬鈴聲從街頭傳來,走南闖北的馬鍋頭趕著馬幫走進街來,或直入馬店、客棧,或直接進出古街趕路,或在馬店、客棧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在賭桌上賭上幾把……

每晚,古戲台總是熱鬧非凡,南北客商會聚在這裡看洞經古樂、白族霸王鞭舞、民歌等表演。

雲南沙溪古鎮:太偏僻得唯一倖存!千年繁華何止「有風」?

沙溪古戲台

而如今,每逢民族節日,全鎮白族兒女依然會身著節日盛裝,彈著龍頭三弦,齊聚四方街,在戲台上載歌載舞,其中最為熱鬧的當數每年農曆「二月八」太子會。在沙溪始終流傳著沒有到古戲台上表演過,就不能稱是沙溪人的規矩,可見四方街古戲台在人們心中的位置。

直至民國年間,沙溪仍是"茶馬古道"上的鹽茶集散地,南來北往的馬幫絡繹不絕。

雲南沙溪古鎮:太偏僻得唯一倖存!千年繁華何止「有風」?

玉津橋

頻繁的文化、商貿往來,讓沙溪成為茶馬古道上,農業、工業、商業、交通運輸業,手工業等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

歷經歲月變遷,自然的洗禮和現代文明的衝擊,曾經依託古道興盛一時的許多城鎮,不是消逝得無影無蹤,就是變得面目全非。

而沙溪古鎮競奇蹟般地以最原始的形態存活下來,任憑外面世界的喧囂和車水馬龍,它自守著這一方古老。像是時空隧道,能夠帶我們穿越千年,回到那個馬蹄聲聲的古老歲月。

「慢生活」烏托邦

沙溪,這個雅致的名字如同詩人筆端流淌著的一樣的溫暖。

「劍川川湖之流,合駝強江出峽貫於川中,所謂沙溪也。」這是明代《徐霞客遊記》中關於沙溪的記載。

沙溪是一個青山環抱的小壩子。這裡山清水秀,氣候宜人。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一個能聽到蟬鳴鳥叫的古鎮是何其安靜,沙溪呈現給遊客的樣子是那麼的純樸、真實。

這裡很小,大概1小時就逛完了,犯不著大費周章過來「打卡」。這裡不收門票,遊人不多,不少外國遊客在這裡一待就是幾個月。

雲南沙溪古鎮:太偏僻得唯一倖存!千年繁華何止「有風」?

寺登街上的古槐樹

如今的寺登街,已經擁有了近60家客棧和咖啡吧,大家卻都遵守著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咖啡吧晚上10點打烊,客棧也要求客人晚上10點前必須回店,在房間裡不能大聲說話。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