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和桂枝,是燉肉必備調料,更是溫通經脈、散寒止痛的中藥

2023-01-24     昀澤     7828

中西美食界對調料的使用差異巨大,薄荷在西方做甜品,我們拿來燉肉;肉豆蔻在西方做甜品,我們拿來燉肉;生薑在西方拿來做甜品,我們也拿來燉肉。今天我們介紹的肉桂,在西方也用來做甜品,我們呢?當然還是拿來燉肉!

1.肉桂

中藥肉桂,俗稱「桂皮」,樟科植物肉桂的乾燥樹皮。主產於廣西、廣東。桂皮味辛、甘,性大熱。歸腎、脾、心、肝經;有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溫通經脈、引火歸元的功效。

現代研究發現,肉桂能增強冠狀動脈及腦血流量,能抗血小板凝集、抗凝血酶,對革蘭陰性菌及陽性菌即多種致病性真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時具有鎮靜、鎮痛、解熱、抗驚厥等作用。桂皮油能緩解胃腸痙攣性疼痛。此外,肉桂有降糖作用,其中以肇慶產肉桂作用明顯。

肉桂和桂枝,是燉肉必備調料,更是溫通經脈、散寒止痛的中藥

肉桂

肉桂辛甘大熱,能補火助陽、益陽消陰,作用溫和持久,為治命門火衰之要藥。正如《本草求真》所云:「大補命門相火,益陽治陰。」肉桂常與附子、熟地黃、山茱黃等藥同用,治腎陽不足,命門火衰所致的陽痿宮冷、腰膝冷痛、滑精遺尿、夜尿頻多,如腎氣丸(《金匱要略》)、右歸飲(《景岳全書》)。

肉桂甘熱助陽以補虛,辛熱散寒以止痛,善祛痼冷沉寒、治胸陽不振,寒邪內侵之胸痹心痛。單用肉桂研末,加酒煎服,或與乾薑、高良姜、草麥等同用,可治寒邪內侵或脾胃虛寒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

肉桂和桂枝,是燉肉必備調料,更是溫通經脈、散寒止痛的中藥

肉桂能行氣血、通經脈、散寒止痛。可治沖任虛寒、寒凝血滯之痛經經閉、寒濕痹痛、陰痘流注,如少腹逐瘀湯(《醫林改錯》)、獨活寄生湯(《千金要方》)、陽和湯(《外科全生集》)。

肉桂大熱人肝腎,能使因下元虛衰所致上浮之虛陽回歸故里,故曰引火歸元。用治元陽虧虛,虛陽上浮所致的眩暈目赤、面赤、虛喘、汗出、心悸、失眠、脈微弱者,常與山茱萸、五味子、牡蠣等同用。

肉桂和桂枝,是燉肉必備調料,更是溫通經脈、散寒止痛的中藥

此外,久病體虛氣血不足者,在補益氣血方中少量加入肉桂,有溫運陽氣以鼓舞氣血生長之效,如十全大補湯(《和劑局方》)。需要注意的是陰虛火旺,里有實熱,有出血傾向者及孕婦慎用肉桂,且不宜與赤石脂同用。

介紹完肉桂,就不得不提桂枝。桂枝和肉桂同出一物,功效有相似之處,但和肉桂長於溫里不同,桂枝最常的應用是作為解表藥。

2.桂枝

中藥桂枝,是樟科植物肉桂的乾燥嫩枝,味辛、甘,性溫。歸心、肺、膀胱經。有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平沖降逆的功效。

現代研究發現,桂皮有解熱、降溫作用,能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促使血液流向體表,從而有利於發汗和散熱。桂枝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肺炎雙球菌、炭疽桿菌、霍亂弧菌、流感病毒、結核桿菌、變形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同時桂枝能促進胃腸平滑肌蠕動、增強消化功能,並有利膽作用。此外,桂枝還有鎮痛、抗炎、抗過敏、鎮靜、抗驚厥、抗腫瘤等作用。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